今年是2023年农历癸卯兔年,我的贺词:

虎去兔来,日熹月光
春祺夏宁,秋绥冬安
祝福你:
癸卯好运,佳想安善
兔飞猛进,宏兔大展
今天又收到友人的贺词:

今天农历正月初七
我把最美的祝福送给你
愿你:
生活处处有人七
万事顺利有运七
吉祥如意有福七
财源滚滚有财七
总之一切都顺七
今天虽有人开始上班了,但从腊八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是民间传统意义上的过年。而核心意义(狭义)上的过年是除夕和春节: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三十或二十九,春节指新年第一天正月初一;再则,除夕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至于究竟何为“年”?最初相传是一种凶猛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但“年”因怕红怕火怕炸响,因此人们除夕穿红袍,燃起篝火,烧起青竹发出“劈劈啪啪”的爆响,将“年”吓跑,一夜平安。并以丰盛的食物聚餐,喜庆连连地祝贺。这样年复一年,便成了“过年”的欢乐节日。
另一种说法是“年”有谷物成熟之意。《谷梁》
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甲骨文及金文中的“年”字都是果实丰收、谷穗成熟的样子。禾谷一岁一熟,一引申就把“年”作为岁名,久而久之便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
从往至今,“年”的演进不断变化,而一些富有生活情调和积极意义的传统,如贴春联、除夕守岁、吃年饭、吃年糕、吃饺子、舞龙耍狮划彩船等习俗,至今仍在盛行。
尤其是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办以喜庆祥和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至今40年了,打那以后每逢除夕夜,全家人团聚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便成了中国百姓过年必不可少的重要“主菜”。当晚不睡觉的,因为要守岁。俗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当午夜12点,除旧迎新的钟声敲响,随即就是鞭炮声,它预示着我们对新生活的向往、过年的最强音;它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开启了新的一年;它意味着除夕夜是全家团圆和新一年的丰收,也意味着将全球炎黄子孙的心再次紧连一起,共同欢度我们伟大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佳节。
20230128正月初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