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有为“得亏谁”?
六十年代初,山牵头成立了“湖乡青少年图书馆”任馆长,并开展系列扫文盲活动,得到县区社三级的支持鼓励。63年山考上中学,日常工作由比山大的ZXJ副馆长主持。他出身好,上了县里的新闻片,并被提拔为国家干部。
1968年山在汉川工地上,被直接借调于沉湖部队宣传中心,其小说《曙光初照沉湖上》,他牵头改编成展览、歌剧,在天汉沔三县,巡展演出反响大,部队支助奖赏他盖起一栋间红房子名传四方。
1959年组建的“水乡戏剧团”,平时尤其在春节,出演戏剧主角、采莲船扮新娘子或即席摇船恭贺,超过官方而传为佳话。那时他的乐感、嗓音特好,启蒙老师:学口琴不久有拍节,吹笛子一下有弹音,舞蹈会了甚至比老师好……
追溯幼儿时,说他的言行举止非同一般,说话、摹字受到黄埔军校J先生的赞肯(也惹出麻烦)。
1963年读初中时,文章、书法受到全校权威YCH老师的好评,且纳入重点培养对象,破格加入共青团。
此间同时成为校田径运动员,文工队队员,因田径赛事多,嗓音倒仓说不出话来,包括模仿师生、鸟兽声的口技专长画了句号。
1966年初中毕业经CFL推荐,受到北师大毕业学者的青睐,并引荐两县诗文书画高手辅导,眼界大开,这是他后来从农民步入江城大学的推手和引路人。
小学一直浸泡在病中,读六年级时两场大病,两月辍学,成绩糟透,原本休学,班主任ZXJ老师竟将山列入班上最有希望的前5名,苦命儿竟然中榜,上中学后50年没病,神保佑。
在农村没一点资格的山,1967年经区委坐队干部YXJ推荐(惊叹其谈吐、书画)到学校任教,68年S去当工友,他们才有了相识的机缘。
中学读书时经常下乡劳动,山插秧、摘棉花,班上手出一指;回农村劳动成为队里拿12分(满分10分)的全能手。当时的中学生山全队仅有,两村二人,大队主要的文秘、文艺工作都由他担当(尽管没名分),而且是村里红白喜事社会秘书、画像、做油漆的手艺人。
在七屋台家族中,红白喜事人情客往,当执宾井井有条。其后他要学习考学,追逐梦想,集中精力做惊人的事。少年得志,人们都说他年少志,“要是成分好,将来不得了!”
山得亏谁?
奉献者不会说“得亏我”!当然这绝对少不了家亲及所有人的支持,因为人是社会的人。
202207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