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2020-12-08 10:06:55)
标签:

甘肃

嘉峪关

关城

关外

分类: 粗犷西北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上一集我们已经走到了柔远门外,然后又折返往回慢慢看
P1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2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3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4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5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6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7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8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9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10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不过为了保护古迹,现在已不允许在击打城墙,而改为击打这块大石头,也可以听到类似燕鸣的声音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11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12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13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14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恢复修建的,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占地面积为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808平方米。
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15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16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17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18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19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20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21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22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23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内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官厅。四面装有花格门窗,上部绘制山水人物彩画80余幅。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24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25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26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27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28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29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30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31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32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33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34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35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36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P37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六)--嘉峪关(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