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2020-12-07 10:17:35)
标签:

嘉峪关

关城

祁连山

河西走廊

分类: 粗犷西北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在敦煌住了两个晚上,玩了月牙泉鸣沙山,看了莫高窟,我们就想嘉峪关出发了。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P1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2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3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4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5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6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7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8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9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10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11明末清初从内城迁到现处。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总面积720平方米。关帝庙曾多次扩建,最后一次重修是嘉峪关游击将军熊敏谦主持的。1998年由嘉峪关关城文管所自筹资金70万元对关帝庙进行了重新修复,对牌楼进行了彩绘,使关帝庙恢复了明清时的风采。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12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13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14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15 嘉峪关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八卦图”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学的综合反映。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尼姑庵的尼姑及其豢养的宠物,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非常少见。戏台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概括了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演义变化及戏曲演出场所的功能作用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16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17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18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19 内城东门,门额上刻“光化门”三字,面向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门洞由自黑山开采的石条铺成。
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由时任肃州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经历了近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20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21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22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23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24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25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26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27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28内城四角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墙建有敌楼,是放置兵器的地方。站在这里回望,“光化楼”、“柔远楼”及“嘉峪关楼”三座高大建筑,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种“过洞式城门”及高台楼阁建筑形式,是中国几千年建筑历史及建筑形式的延续发展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29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30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31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32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33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34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35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36 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二字,意思是明王朝对边陲(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37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38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39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40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P41
[甘肃]我向西北去寻秋(五)--嘉峪关(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