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游南方——江西瑞金

标签:
江西瑞金 |
分类: 旅游类 |


12月23日。上午从长汀坐火车去瑞金。瑞金站顶上的红五星,标明了它的身份。去酒店放下行李,我们打车去叶坪革命旧址。车行不多时,车窗外一座高大且跨越道路的红五星赫然在目,提醒我们:叶坪景区到了。


1931年11月,基于当时紧张的局势,考虑到叶坪偏安一处,便把原来准备在长汀召开的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转移到了这里。据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叶坪成立。叶坪红色景区门口游客中心广场上一个红色的五星中间是刻着镰刀斧头的党徽,屋顶上有红色大字“共和国摇篮景区”。和国内其他普通景点相同,进去后需要坐景区环保车才能到达景点。






景点门口是一座青砖和木栅栏组成的简陋大门,门口有个哨卡。进入景区第一座建筑是土黄色外墙的“中央印刷厂旧址”,大门两侧写着红色的标语“拥护中央政府,巩固苏区政权”,用的全是当年的繁体字。展馆中央的玻璃幕墙里是当年用过的大水缸,几个展览室里陈列有铸造精良的井冈山“工”字银元,当年设计和印刷用的器具,还有解放后发行的一到五套人民币票样。





展馆里的照片上介绍了当年国家银行发行的钱币和它们的设计者长汀县人黄亚光,当年用过的石印机、硬币、纸币和债券。展馆地面用了青砖,摆放着些方桌长板凳,桌上放着搪瓷茶缸,墙角木架上摆着水桶,墙上挂着当年红军用过的草帽和蓑衣。我和巧坐在那个方桌旁,体验当年红军战士艰苦的生活状态。







景区范围很大,大树茂盛,绿草茵茵,一群穿着红军军装戴着军帽的小红军由老师带领着排着队伍从印刷厂门前走过,心想:他们是否能懂得当年前辈们的艰辛?我们在“红军无线电总队”、“中央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等展馆里简略地看了一下,就走去后面河边。在参天的古木林里有一座黄色的讲坛,上面书写着三个黑色的大字“列宁台”,台下是一排排整齐的石凳子,想当年应该是长条凳。







再往前走是一大片开阔的青草地,草地尽头是一个炮弹似的石塔,那是烈士纪念塔。塔身上满是一粒粒小石块,象征着无数牺牲的革命烈士,塔座四周有毛朱周等人的题词。塔的正面地上用煤渣铺设了“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塔的对面是建于1933年的检阅台,目前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一侧的烈士纪念亭和纪念塔都是钱壮飞设计的,看来他不仅仅是“龙潭三杰”中一个成功的潜伏者,还是一个相当有潜质的建筑、艺术设计师。





最后我们回到景区大门正对着的那座“一苏大”会议会址,那是座简易府第式的大屋,从它门前一溜木栅栏看来,有点像是祠堂又有点像是衙门,门口贴着两颗大大的黄五星。走进去看,主席台上是列宁和马克思的画像和大幅标语,会场两边是工农红军的旗帜,下面是一排排木制的长条凳。侧屋里是正在开会、着红军军装的蜡像领袖人物群。





离开叶坪我们打车去沙洲坝那里的二苏大景区。二苏大景区就是当年开会的那幢老房,那是当年红军留下的唯一我们自己建造的大型房屋。正面看确实是幢好大好宽的屋子,据说从空中俯瞰像是一顶倒扣在大地上的红军战士的八角帽。没有其他游人,只我们仨走进那幢大屋,门口坐着一人,问他为何这里这些红色教育基地都要收门票?答曰:这些我们不懂,领导的事,可能我们老区太穷的缘故吧。据此老区人民纯朴的形象略见一斑。

我们去的那天是阴天,还正好停电,但能看清老屋中央是大会主席台,上面挂着红色的条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两边是两面党旗,主席台墙上挂着马克思列宁的画像。主席台前坐着几个蜡像首长,毛正站在讲坛上作报告。我们走上二楼,从那里可以看到楼下全景。


从二苏大出来,我们走在红井步行街上。目前游人不多,商店大多不营业,开门的商店也生意萧条。我们走进一家小餐馆,要了饺子和牛肉汤。老板娘长得落落大方,人也很热情,一边招呼自己儿子吃饭,一边为我们下饺子。端上来的饺子还不错,只是那个牛肉汤很浓稠,不太对我们胃口。老板娘看我们是外地人,空下来过来和我们聊聊天。看他们家人都很老实本分,我从包里找了几颗巧克力给她儿子,她很高兴地叫儿子谢谢,是个懂道理的人家。这时候觉得自己带的好吃的东西太少了,也因为这是我们的最后一站。









吃完饭在新建的没有其他游客的街上逛逛,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红色的雕塑:红军用的水壶、茶缸、可爱的卡通小红军,建筑物墙上也画着巨幅当初的画像。解放后仍然沿用的粮管所门前放着一个老的打谷机,现在像是荒废了。走过一大片空旷地就是红井景区的大门口。门口几个鲜红五星造型的塑料椅子很是醒目。进入景区大门,左面是一群小红军在一棵大树下听老师讲故事,前面是一大排低矮的黄墙黑瓦老屋。我们拐向右面,红井就在那里。


毛主席和红军战士在挖井的大型雕塑旁就是那口老井。据说当年红军驻扎在这里时,水资源奇缺,村民们因为迷信不敢挖井。
1933年,毛主席给他们讲清了道理,并带领红军战士挖了这口井,解决了用水难的问题。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上小学时就读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一课。1950年,对这口井进行了修葺,现在井里仍然有水。











沿着红井景区的小道一直走,还有好多当年苏维埃政权的办公场所。但这些都是易地重建的“旧址”,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尚可,但作为历史遗迹已经没有可看价值。我们从景区边门走出,沿着大马路一直走到酒店。晚上从酒店窗户往外看,街道上的灯光和路上行驶着的车辆的亮光给这个曾经红色的老区带来些许热闹,愿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12月24日。结束这次南方之行,坐火车转道南昌回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