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汇总选择题(共77题)(59-69题)
(2017-12-26 11:41:54)
标签:
高二上学期高林瑜 |
分类: 高二教学资料与训练题 |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汇总选择题(共77题)(59-69题)
59、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 东宫:宫女们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宫女。
D.
E.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选C.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60、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犬马:皇上自谦。
B. 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C. 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D. 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6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B.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C. 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D.
选D.
6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B. 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C. 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D.
选D.
6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
B. 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C.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诸侯祭祀用太牢。
D.
选C.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6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B. 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C. 俳优:以打渔为业的人,即渔人。
D.
选C. 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5、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B. 季父:伯父。古代兄弟排行以季、伯、仲、叔为序。
C.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
D.
选B. 季父:伯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66、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
B. 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C. 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D.
选D.
67、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失怙,指死了母亲;
B.
C. 孤:此处,专指年幼丧父的孩子。
D.
选A.
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失怙,指死了父亲;
68、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
B.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
C.
D. 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选C.
69、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刑部:又称秋官、宪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
B.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C.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D. 孩提:幼儿,儿童,一般指7-8岁。
E. 尚飨:亦作“尚享”。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尚,表示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
选D. 孩提:幼儿,儿童,一般指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