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0个文言实词的例句翻译训练题(3)(诚、除、辞、从、殆、当)

(2017-08-28 13:43:09)
分类: 高考古诗和文言文

          120个文言实词的例句翻译训练题(3

1、在括号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

  诚:诚,chéng     1)名词,诚心诚意          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      )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

  分析:

  诚,chéng

     1)名词,诚心诚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2.在括号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

 chú     1)名词,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②修治,清理

          ③拜官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       )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       )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       )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       )  

  分析:除,chú

     1)名词,台阶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跟随皇帝到了雍棫阳宫,扶着御辇下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您)应当在天下纵横驰骋,替汉朝除去佞贼臣。

     ②修治,清理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③拜官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3.在括号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

 cí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②言辞,文辞          ③托辞,借口         ④命令        ⑤一种文体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②推辞,不接受     ③计较

   .   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狱中杂记》)  (       )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       )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       )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       )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       )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谭嗣同》)  (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

H.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              )

   分析:辞,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狱中杂记》)

     ——讼词中没有写明是预谋杀人或故意杀人的,经过秋审归入“矜疑”一类,就可以免去死罪。

     ②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③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④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⑤一种文体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谭嗣同》)

     ——并且带来他自己所撰写的书和诗文辞赋的稿件数册,一小箱家信托付给我。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

     ②推辞,不接受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如姬想为公子出力,就是献出生命也不会推辞。

     ③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4.在括号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

 读音一:cóng     1)动词     ①跟随    ②依顺,听从 ③参与,参加 ④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       )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       )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       )

.佯北勿从。(《孙子•军争》)         (       )

H.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       )

  分析: 从,读音一:cóng

     1)动词

     ①跟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随在后面。

     ②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幸好您也赦免了我。

     ③参与,参加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

     ④追赶

     佯北勿从。(《孙子•军争》)

     ——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樊哙紧挨着张良坐下。

     2)介词,由,自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由小山包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读音二:zòng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毕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们得到。

     ②通“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于是合纵的盟约被破坏了,(六国)又争着割地贿赂秦国。

   5.在括号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

  dài     1)形容词     ①危险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    (       )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       )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       )

  分析:殆,dài

      1)形容词     ①危险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

       ——我如果不是来到了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郦道元的所见所闻,大概和我一样。

      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燕国赵国处在其他国家几乎被秦消灭光了的时候。

6.在括号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

  读音一:dā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②抵御,抵挡

         ③占据,把守          ④主持,执掌          ⑤判决,判罪    

      ⑥应当     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对

      ②表时间,值,在,正在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定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读音二:dàng     1)动词     ①符合        ②当作 

     2)形容词,适宜,恰当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       )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  (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       )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   (       )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       )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       )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        )

.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       )

.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       )

.  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       )

.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       )

.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  (       )

  分析:当,读音一:dā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招募能捕到这种毒蛇的人,(用捕到的蛇)顶他应交的租税。

     ②抵御,抵挡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估计您的军队能够抵挡得住项王的军队吗?

     ③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

     ——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下来。

     ④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元军邀请主持国政的人相见。

     ⑤判决,判罪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

     ——你们这些人遇到大雨阻隔,全都错过了期限,错过期限就会被判处杀头的罪。

     ⑥应当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

     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对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面对窗户梳理头发,照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

     ②表时间,值,在,正在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在这个时候,有商鞅辅佐他。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定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过不了多久我一定回来,回来之后一定去迎娶你。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今天将要远离了,面对表章落泪,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

     读音二:dàng

     1)动词

     ①符合

     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符合(县官的)心意。

     ②当作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

     ——晚些吃饭,(粗茶淡饭)也可以当作肉食;从容不迫地步行,就可以当成坐车。

     2)形容词,适宜,恰当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