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用类文本阅读应注意的问题

(2017-03-09 08:49:30)
标签:

高林瑜

高一下学期备课资料

分类: 高考新闻.访谈.传记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应注意的问题

一、 答题时,注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不论是新闻、访谈还是人物传记。做这类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很重要。

命题人在命题时,是多角度呈现多维维变的特征。其干扰性、迷惑性很强。

他命题时,往往把原文中一些信息进行转换,改变说法,让考生来理解文本,即你读的那篇作品。

考的题目都是综合理解性的。不是简单地让你抄几句原文的句子就可以做答了。不是的。要把有用的信息,归纳概括,归类。

比如,把每一段讲了什么,一定要弄清楚。全文有假如有15个小段。你要用笔把这15个段大意要写在每一段旁边。用很短的几个字。这样你就知道这个作品,都讲了什么。然后看那些段可以归到一个类里边去。比第1段―第3段,是讲一个内容。第4段-第6段,是讲一个内容,……第12到第15段,是讲一个内容。这样你把作品层次就理清楚了。这个作品总共从几个角度写了什么内容,你就把握清楚,心里就不乱了。下边就是做题目了。

你读每一层次内容时,要对你认重要的信息,用笔圈一圈,划一划。这个太重要了。这样你细细读一遍,就知道全文都讲了什么,你把这些你认为重要的句子,词语,一定要边读边划。

     这样,全文你就读懂了,而且文中重要的信息你也大多都划出来了。这是对你做题有很大帮助的。

另外,你做每一个题目时,要清楚,命题人问我什么,要我答什么。

你在你认为的能用的那些信息里找,找你答题能用的句子、或是词。但不是照原文抄写。现在命题人不会让你在原文中找几句话,抄下来直接做答了。他要让你把某个,或是几个段中的信息,要分几条,归纳出来。可能你答这个题时,要用到第13段的段意。要用第4――7段的这个层的层意,就是说,要你把这4567个段的大意概括出成几句话来做答,而不是简单地在这些段里抄几话,凑一个答案给阅卷人看。这肯定不行。

这主要是考查你要归纳某一段,或是某几个段的一些内容为很短的几个句子来回答问题。照抄原文句子的题目会越来越少。而是要你去归纳每一段,每一层的一些大意,用这些大意来回答问题。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不要以为做实用文,就是在作品中找几句话,抄到横线上,就是答案了。不是的。一定不这么简单。高考要考你,你能不能把某一段,或几个段相似叙述,对同一件事的叙述的要归为一个层次,用这个层的大意来即若归纳,来概括几句话答题。这是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只管在原文中随便抄几句话,就认为是答案,高考题不会这么轻意让你随便抄几句话,就成为答案的。他要让你在原文在很多短中,好几个层次中,取寻找你要的信息。而且信息很多。你不能全抄来当案,而要把这么多信息,归纳,归类,概括,用很简短的话做答案。

一、 信息、筛选、整合:

1、 信息:指你答题时要用到的最重要的信息。有的是文中现成的句子、或词语,有时是某一段,或某几个段所隐含的深层的含义(即意思隐含在字时行间,不是在表面)。

2、 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命题人的要求,在文中搜索阅读你要用的信息。即找开信息源在哪里。要在你读文章时划的那些句子或词中找。

3、 整合:要对你找到的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分类。看哪些信息可以归到一起。然后加工成很短的句子进行答题。这叫总结概括。不能随便抄几个句子就当做答案写在横线上就算了。这样不行。

二、 有关不同文本的阅读方法:

1、 新闻作品的阅读:要关注它最具价值的动态。

2、 访谈作品的阅读:要关注被访谈者所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

3、 报告作品的阅读:要关注这个报告中所调查的事件是什么,作者从中获得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4、 传记作品的阅读,要关注传主的性格特征、事迹、贡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

5、 科普文章:要关注科学新动态、新发现。

阅读这些文章,一定要充分尊重原文内容。不能的掺杂你自己的主观因素去做答。在用文章中的“原生态”的内空去思考,去理解。即便是你最后道开放性的探究题,也不能完全不管原文作者的想法和态度,而完全按你自己的主观的想法去理解,去作答。这样有失偏颇,也不合理。如果命题人问你,你自己有什么看法。你可以多谈你看法。但一定记住不能不联系原文。要想一想,文中作者是什么态度,你应持一个怎样的正确的态度,而不是随你的想法乱想,乱答。

三、 答题的思路,做法。

1、 一定要读懂原文,一定要读懂题目要你做什么,问你什么。使命题人,一定是有一些信息提示的。你要根据命题人的信息提示,明确这道题,你要从哪个方向入手。即审讯题干,明确你要做什么。

2、 要细细的回到原文语境中去,寻找你要做的这道题,它的答题区间在哪里。

在你刚才读的时候用笔划的那些重要句子,重要词语中去找。有些可能你第一遍读时根本就没划出来。那就在文中靠你的感觉,继续找。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3、 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这个题后边给的分值,分点作答。如果是4分,至少要答2点或3点。如果是6分,至少要答三点或是4点。如果是8分,至少要答4点或5点。因为阅卷老师,给分时,首先要看你写了几点。然后才看你答得对不对。当然,阅卷是很已快的。要一个字一个字看你答得对不对,是不可能的。只看大意,大概。所以你分多少个点,才是你得分最关键的一个参考。只要你把字写很很好看,你又分了几点来做答。即使你答得不是很好。阅卷老师被你的分点作答,字的优美等所感染。你的得分也会不低。因为老师都喜欢规范答题的学生,你的字写得好看,老师给分也高。这是人之常情。你的字让阅卷老师很烦,看不清。得分就很低了。这一点是一定要注意的。字写得清楚优美,分数肯定高,有时高很多。这是肯定的。你一定要练字,把字写得很好看。这样分数,明显就上去了。阅卷人,他看不清,你的字很乱。他当然就就给极低的分数的。吃亏的是你自己。从现在开始,练字,把字写工整,写大,写清楚。分数明显就高上去了。你试试看。这是一条不能说的秘密,但又必须说给你。

4、 答题时,要归纳,不要照少文中句子,要组合你划的那些句子或词。答案要全面、凝练、流畅。一定要切合这道题的要求。一般来说,答案是在文中。但你不能一味的抄原句子。要提取信息,然后要重组这些信息。要合并,要概括。而不是照着一个段,或几个段,在那儿猛抄句子。

5、 答题时,读这个作品时,要抓住这个作品的行文特点,要看它每一个段之间,是怎样上下转换的。文章内容能归纳或概括成几个层,几个部分。每一层它说了什么,每一个大部分,说了什么。要合并,看这篇作品到底讲了哪几层意思,或是讲那几部分内容。心里对这篇文章,要有一个全面的框架。

6、 筛选文中信息,常用的五种方法:

(1) 分层法:你一定要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出每一段,在说什么。然后分层合并,你概括出的这些信息,连缀这些信息。

(2) 摘取法:是指摘取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在你划的那些主要句子或词中找。要注意每一段第一句话,每一段最后一句话。

(3) 合取法:你答一个题,要归纳的信息不是一个方面,有时需要好几个方面的内容。要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在概括。不能很笼统地把很多信息,硬塞到一个点里边。要一类一类答,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很有条理的回答。

(4) 舍取法:你概括的,归纳的内容是有主次之分的。命题人只要求你把它的要点,分层答出来就行了。而不是让你主次不分,不论重要不重要,不论有用没用,就全写到横线上。有时,命题人,仅仅就某个问题,只让你回答某一个方面。而不是让你把它的各方面都答出来。这时,你一定要看好题干,命题人让从哪个方面,从哪人角度,哪个方向让你回答。你不全把你认为的,什么都往上写。

(5) 复取法:指归纳过程中,要运用到多种方法、或是归纳时要借助辨识,要筛选,要参照,要分析等,要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反复提取信息,不断提练信息,才能最后达到你作答的要求。

四、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1、 要会分析传记、新闻、调查报告和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理清文

2、 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及特点;概括文段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会这样考:

1)文章中某段话或整个文本的语言特色或语言风格有什么特?

2)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或主要事迹。

一般情况下,把握文章结构,考某段话,或某一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首先要回答这段话或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说清它在内容上的作用。

第二,是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的作用:

1)总领的作用 

2)转承的作用

3)铺堑的作用

4)照应的作用

5)对表达主题的作用。在传记中,它表达主题的作用,主要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人物的形象。使传主的形更加丰满,从不同的侧面突显其人格魅力,同时也使主题思想,增强感染力。

2、分析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指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是叙述性的,还是描述的,是平实的,还是绚丽的,是深奥艰涩的,还是平易晓畅的。

包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等。都属于语言特色的范畴。

实用文类作品,它的语言特色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明显不同。

文学类作品,多有具体的描绘和形象刻划的语言来传达文章的美、彰显艺术审美价值。

而实用类的文章,主要运用的是叙述、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说明社会事实、名人事迹、国计民生等内容,彰显的是文章的社会实用价值。

通俗是传记类文本的基本特色。

自传性作品(自己给自己写的传记),多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他传作品(给别人写的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大多朴实自然,也有的文采斐然。

分析作品语言特色时,要有引有析,即要引用文中句段,分析它的语言特色。要评述结合,即要有评论,要有叙述。切忌空洞的概括。

要有文中典型的例句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

还要联系到作品整体的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也要品味不文中局部段落的语句技巧和效果。

新闻的语言简明,客观。但也有的很生动。

调查报告的语言特色是准确,平实。

科普文的语言精准、严密。

3、分析实用文类作品的语言特色要注意两点:

首先,要分清文体,注意这类文体的特点,要有引有析,述评结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要赏析关键句。

结合语境分析语句表达的意义和艺术效果;

可从语句运用修辞手法入手,举出典型例句。分析其意义和艺术效果;可结合文旨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辨明修辞手法的种类。选择最能体现文本主要语言特色的语句深入分析,并理解其意义与作用。

在分析语言时,选择例句必须典型,分析要有理有据,避免空洞浮乏。

3、 从语言风格上揣摩。

有的作品语言风格含蓄,有的明快,有文雅,有的通俗,有的生动,有的朴实,有的富丽,有的素淡,有的简洁,有的繁复。

要结合文本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休会其不同的效果和特色。

五、 把据文章结构:

(一)把握文章结构的基本方法:

1、结合文章特点。

如新闻文体的结构就分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这三者必不可少。

2、抓关键词语中。

   结合行文特点与线索,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来理清文章段落层次。要明白文章每一个段在说什么。

如要抓那些时间变化的词;

要抓地点转换的词语;

抓人物情感变化的词语。

4、 抓联系纽带。

即要抓那些过渡段或是过渡的句子。

5、 要对段意或层意进行概括。

要一定要明白,每一段是说什么,这一层在说什么,这一部分(这几个段)在说什么。

边读边划,文章中的一些中心句。

在段落后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一段或一层的大意。

这样,一篇文章,你就很清楚它分几段,几层,各段,各层大意是什么。

这样答题时,就很顺利了。因为你很清楚,全文的行文结构。

六、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指的是文本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及作者的主要思想倾向。

“概括中心思想”侧重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进一步分析整理,找到文本的“灵魂”。

高考题多要求对某一语段、某几个语段甚至全文进行归纳概括。

有时还让考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让考生鉴赏文章表达技巧。

新闻,在于及时报道生活中的新人物、新事物,揭示其社会影响及意义。

考题多让考生把握文本所报道的人物、事件,感知它的新闻价值,进而探究它的社会影响及意义。

传记在于为传主作传,真实纪录人物。阅读时,一定要弄清传主的生平情况、性格品质及其成就、社会地位和影响等。

访谈在于记录访谈过程,让受众了解受访者对访谈话题所持有的观点态度。阅读时,一定要弄清受访者的事迹或贡献,宣传的意义或价值,受访者的思想认识等。

科普文章在于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科学道理和科学规律。

阅读时,一定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哪一个领域的科学知识,破除了哪些旧认识、旧观念,阐释了哪些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是什么,使用了怎样的支撑材料等。

七、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有:

1、提取精要法。

即要紧扣村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2、综合句意法:

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

3、整体透视法。

 对于一些含蓄的句子,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4、材料概括法。

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八、“四项注意”,做好语言结构、中心题

1、辨明文体,注意个性

就语言特色而论,一般说来,传记的语言特色是文学性强,形象生动,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新闻和报告的语言特色是简明准确,客观平实。

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是准确严密、朴实、逻辑性强。

通俗是传记文本语言的基本特点。便但其类别不同,语言风格特点的表现也常常各有不同。

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所以分析传记语言特色,我们首先应当辩明传记的类别。而新闻类里的消息、通讯与访谈的语言风格的个性差异也很明显。

2、有引有析,述评结合

在分析文本语言的时候,取忌空洞概括,要从文本中举出典型例句,然后对这些例句进行理性分析评价。这样不仅可以集中笔墨深入分析,更可以做到有理有据,避免空洞浮泛。不过选择的例句必须是“典型例句”,就是最能体现整个文本主要语言特征的语句。只有抓住了这样的语句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做窥一斑以见全豹。

3、明晓一般,具体分析

文章的结构就是指文章各部分的搭配与排列,实用类文体自有其结构的一般特点。

比如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法。即把最主要的事件与信息,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的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

特殊写法也可以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而传记则多采用依据人物活动的时间先组织材料的结构方式。但具体的文本,其内容的结构还是有它们各自的特点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具体分析。

分析文章结构的通常方法是,对文章进行归类切割,然后考察这些相对独立的各部分之的关系,最后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选择一个名词把它们概括出来,如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螺旋式、封闭式、双线错出式等。除此之外,我们往往还要分析这种结构对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凸显文本中心的积极作用。

4、通读全文,抓住关键

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的词、语、句,这些词、语、句在通讯与传记里多属于议论性的,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对那些很少有议论语句的文本,则需抓住那些对关键性事件进行叙述的段落,进行分析探寻,关键性事情必然承载着文章的主要意思,也必然反映作者的主要意图。

有些文章题目里也透露了作品的主旨。总之,我们只有抓住了文章的这些敏感部分,才能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要注意表述的语言格式,一般按“事实要点+品行、德行要素(或精神内涵)”的结构来概括,语句宜简要。

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比如传记就考它的真实性、文学性;

   新闻作品就考它的真实性、及时性、教育性。

  分析不同文本所采用的不同表现手法,传记要注意它的叙事写人的手法、新闻作品要注意它各个部分的作用等。

对传记的环境描写、人物的刻画、细节的描述以及新闻背景材料作用等的简要分析,都涉及渲染、烘托、反衬、铺垫等表现手法。

十、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

传记,传记类的文本以塑造形象为主,具有真实性和文学笥。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它又需要运用描写等艺术手法把人物写活并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

新闻:具有真实性、及时性、文学性。

报告:具有社会性、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

科普:具有科学性。一般要求语言准确、论据可靠、条理清晰,所阐明的必须符合科学道理。为了吸引读者阅读,许多科普文章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考察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时,通常是通过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来实现的。

十一、分析文本文体特征的方法

1、 要把一般性特征和个性的具体的特征相结合。

在做有关对文本的特征进行分析的题时,要注意这个文本富有个性的“具体”的特征。

  如考查到新闻中的导语和背景材料的作用。

  在作答时就要联系导语和背景的一般作用,然后结合文本谈具体作用。

2、 尊重自我感觉。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时,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我们都必须学会选择重点作答点。

这个点固然应该是这个文本体现的最突出、最充分的那些特征。另一方面也应该是我们自己最有感觉的那个点,只有自己最有感觉的那个点,才是自己认识最充分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题目提供给我们的自主选择空间,尊重自我感觉。只有把文本体现得最充分的与自我感觉最良的那个点选出来进行分析,才能保证自己的分析充分到位。

3注意效果解读。

分析文体特征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辨别认知的层面上,都必须对它们进行“效果”上分析,即表达了什么样的一种艺术效果。

“效果”的分析,不外乎从这样的两个方面去考虑:

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这个方面去考虑,看他采用这样的方式会给他的表达带来怎样的方便;

二是从阅读这个方面考虑,看他这样做,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的效果。

这要把上边的“十、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的相关知识点,要记熟,才能答得好。

十二、实用类文本的表现手法

 

传记:表现手法和一般的记叙文类是相似的,从表现手法上,有对照、衬托、渲染、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从修辞手法看有引用比喩等。

新闻:通常采用的手法是记叙、描写并穿插一定的议论。

报告:一般来说,报告要求以平实的语言陈述材料,不夸张,少修饰,不片面追求文采,力求准确、简洁、观点与材料高度统一。

科普:有语言平实的,也有采用比喩、拟人等修辞手法的。

答题思路:

答这一类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指明所用的技巧。

②结合文句分析,是如何运用这一技巧的。

 点明其表达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下面这些一定要背会)

 比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生动形象,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代借: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整齐韵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集中内容,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引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对比:突出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主题。

引用:引用神话故事,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体现浪漫主义色彩。

   引用历史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加文章情趣,增加文章趣味性。

引用诗词名句,增添文句意蘊,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表现手法类的题目,怎样做答:

1、一般与具体相结合:

这主要是针对文体基本特征的分析而言的。不管是传记还是通讯,它们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比如传记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概括性和文学性。当我们要分析的是传记时,就应该抓住传记的这些特征来分析。

另外,具体到某一个文本上,它自身会有区别于其他同类文体的个性特征,这个特征是只有“这一个”文本才具有的。结合“具体”分析,才能准确。

作为新闻,平实是其特点,但是有的文本,除了平实,在有些部分,又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才能具体地准确地分析。

因此,分析时,要把一般特征说清,也要注意这个文本的具体地不同的一些特色。

2、侧重一点突破

这主要是针对文本的主本表现手法的分析而言的。

表现手法是作者用来实现其写作意图,表现其中心思想,或再现生活的一切手段。任何一个文本都难一单纯地依靠一种表现手法完成写作。

它有主要的表现手法,也有次要的表现手法。而对于主要的表现手法,我们抓住重点进行深入的细致的分析,是能分析出来的。这样,我们分析的注意力就要集中,笔墨也不能过于分散。这种题目最忌晴蜓点水式的分析。如有其他主要的表现手法,我们可以简略写出,这样既可以保证答题的全面,又可以使答案变得平实。

3、注意效果解读

分析文体特征或表现手,不能仅仅会指出来是什么手法。要分析它是怎样表达的,有什么“效果”。

分析“效果”:

一是从作者的表达考虑,看他这样做会对他的表达有怎样的便利的与优势;

二是从阅读者考虑,看作者这样做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的效果。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与表现手法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如传记的文学性特征与传记作者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分不开的。离开了“效果”分析文体的特征或表现手法,是很容易流于浮泛空洞的。

十四、实用文类阅读中“鉴赏评价”题的做题方法与技巧

1、 让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 让考生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 让考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4、 近年来,这个考点主要考的是:从作者的感情倾向、人物思想的观点态度、评价文本中的人物及相关的事实、评价社会价值等方面来命题。

第一,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指的是作者文中对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现象、表现、做法等所持有主张和看法。

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住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就不能说读懂了文本。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指的是结合社会现实,按照“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加以评判。

文本的类型不同,在把握其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上就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新闻,一般是寓理于事。评价时,一要看主体的关键材料,二要看导语及结尾。尤其是结尾,其作用一般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生的的趋向,加深受众的理解和印象,好的结尾都可以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传记,一般是通过传主的经历、事迹、贡献去提示传主的精神世界及人生追求。评价时,不妨多留意一下作者对传主形象、精神的评价。

访谈,一般是通过受访者的的话语提示其观点与倾向。评价时,要多留意受访者的观点表述及其情感态度的表露。

报告,一般在大量调查事实的基础上做出某种论断。评价时,应多留意报告的总结部分。

科普文章,一般是破除旧知,更新观念。评价时,要特别留意文本中所提到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在学术等领域所得到的相关评价。

新见解在学术领域所得到的相关评价。

第二、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指的是文本问世后,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及意义,不过,高考一般不会查文本的消极作用及意义。

实用文类文本涉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世情、文化、经济、当前社会价值取向或某种阶层的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因此,阅读时,应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等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

文本不同,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考查角度也不相同。

新闻,要求评价的多是它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新闻的客观性与作者主观态度的关系、新闻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等;

传记,要求评价的多是传主的功过得失以及可以获取的人生启示;

访谈,要求评价的多是访谈对象、访谈内容与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的关系。

报告,要求评价的多是调查的事实与国计民生的关系。

科普文章,要求评价的多是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对人类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这类做题思路与技巧:

评论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要注意的解题方法:

1、要正确解读文本,辨清立场态度。

比如说:一部传记既包括传主的个性立场,又含有传者的态度立场,这两者有时可能是相同的、相近的、但有时也可能是想异的、相反的。而这两种立场共同构成了这个传记的全部。因此,一部传记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与影响,也是由这两个方面共同完成的。

2、 联系社会现实,纵横立体考查。

比如,在对传记、新闻等本身的情感态度有了客观的认识之后,就必须把作者或文本中人物的立场态度放到社会的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查,不仅要看到文本在过去已经产生的的客观价值,还应该看到文本在今天乃至将来可能具有的潜在价值。

此外,我们应在看到文本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看到文本可能存在着的负面效应。一般说来,我们要把文本中的人物放到他成长的具体环境中去加以考查,而把文本中的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中,通过其对文本材料的取舍、加工、评价、判断去衡量、考查其人其事。

3、 提出独到观点,阐述规范鸽合理。

在获得以上认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提提炼整合,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观点。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一个文本存在的社会价值和产生的社会影响,应该是多方面的,有主有次,分析评价时应尽量取主舍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既不明智,也不可能。

第三、“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解题方法:

1、选定目标。

所谓“选定目标”,就是在通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判断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确实是属于该文本的特色之一,同时要保证对于这个被选定的对象,自己确实是很有感觉的。它可能是材料的选择,可能是主题的提炼,可能是谋篇,可能是遣词造句……

3、 确认特色。

我们所选定的这一点是不是该文本的特色,并不能只由个人的主观判断来决定,我们还必须结合文本对自己所选定的“某一点”进行必要的分析阐述,让人信服你选定的的确是该文本的特色所在。这是必不可不少的步骤。

4、 深度思考。

可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把文本的某种特色与文本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考查,文章的各方面和部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这一特色必然会对其他特色的形成带来影响;  

一是在看到其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能看到它可能存在的不足,这样就具有了辩证性,就可以说是有一定深度了。

十五、做好鉴赏评价题的“终南捷径”

1、 通读文本是前提

做鉴赏评价题是地,首先要读懂读通文本,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

            (未完待续,从P229页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