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东阿》练习1----练习3
(2014-04-10 16:47:38)
标签:
教育 |
分类: 高一教学资料与训练题 |
《晏子治东阿》练习题1
请翻译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或是划线句子: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
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贷赂不至。
陂池之鱼沧海,以利贫民。
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
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贷赂至,并曾赋敛。
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渔,入于权宗。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返迎而贺。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
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晏子治东阿》练习题2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贷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贷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渔,入于权宗。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返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1。解词加点的字词
二君反以罪臣
仓库少内
臣请改道易行
子退而自察
货赂不至
再拜便辟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达意
(2)
A.
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C.
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3.翻译句子: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寡人无复与焉
4.下面六句话中,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句子有(
(1)臣请改道易行而知东阿
(3)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5)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5。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意思:
参考答案:
1、罪:名词作动词,怪罪、责罚。
内:通“纳”
改道易行:改变策略,更换方法。
自察:仔细考虑
货赂:贿赂
便辟:便要离去。
2、D
3、寡人将狠狠地惩罚你。
陂池里的鱼,来使贫民得利。
请允许我告老还乡,以避开给贤者让路。
我就不再干涉了。
4、(3)(6)
5、晏子努力治理东阿,但是景公不理解。晏子改变治理方法,景公对比之前,觉得晏子的治理还是很得当的,越发信任晏子。
《晏子治东阿》练习题3
1、翻译下边句子中的加点字:
(1)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死:名词的为动用法,译为:
(2)而君反以罪臣
罪: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
(3)以利贫民
利:使动用法,译为:
2、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谢”的意思。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挥手谢公卿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请同学样认真阅读完下面的资料,帮助大家来解课文内容的。
晏子治东阿 |
二、作品人物简介 |
晏子,名婴,卒于公元前500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齐国贤臣。春秋时的政治家、思想家。字仲,谥平,故世称“晏平仲”。经历了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参政50余年。以力行节俭而闻名于家,美名闻于列国。 |
三、文章脉络 |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齐景公召见说:“我以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东阿,可你越治越乱,实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职务。”晏子没有强辩,而是请求齐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齐景公亦欲奖赏他。最终,晏子以自身的行为,告诫齐景公“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则天下治平,百姓和集”。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 |
结构:晏子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晏子论道——景公席而谢之 |
四、主题归纳 |
文章用极为简短的篇幅,前后对比的方法,精炼的语言,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 |
人物形象:智慧多谋,能言善辩。 |
五、应用拓展 |
词类活用 |
(1)三年不治,臣请死之(名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
(2)而君反以罪臣(名词活用为动词,怪罪) |
(3)以利贫民:使动用法,使……受利。 |
文言句式 |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主谓倒装句) |
谢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
挥手谢公卿(辞别) |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告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