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判断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一)

(2013-04-07 08:45:44)
标签:

教育

分类: 高考古诗和文言文

怎样判断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一)

2013高考古诗词鉴赏

班级        姓名          学号       总分    

1、   爱情诗:

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2讽刺诗:

这是以嘲讽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2、 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4送别诗: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6
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7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 
9
咏怀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10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身临旧地古迹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故不作介绍了。

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 
    
诗歌有不同的分类。以题材为主划分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借景抒情诗。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来表现感情。具体到诗歌中,有因情造境见景生情两种形式。
    
咏史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一类诗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伤春伤别诗。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对故里的无穷思念
   
山水田园诗。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自己遗世独立高蹈情怀
   
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即事感怀诗。指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往往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边塞征战诗。诗人或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或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思妇对心上人的思念,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对禅宗的顿悟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或以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取胜,或以深邃绵密哲理流传千古。
    
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借以表达自己光辉峻洁的品性。

赠友送别诗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练习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题后要求答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此诗没有一个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时间是从         ,并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      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         之情,非常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      。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

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尾下句说:齐鲁到今诗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答:诗中的            这一句,是经过诗人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那样用崔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      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写出了地理特点,写其它山岳时不能移用。
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答:后人把此诗称为杜诗的绝唱,是由于此诗最后一联诗。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      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        ,敢于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2、阅读下面这首词,按题后要求答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词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答:首句要表述的是,举目远望,我们的         在哪里呢?所能收入眼底的就只有

         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           上,词人不禁兴起了         之感,自然引出       

2)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答: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        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             ,其原因是孙权

             ,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           ,坚决     ,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         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3)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答:末三句用了两个       。其一是        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       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      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      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后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试分析上片草色山光残照里一句的意境。

答: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物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这本是一种极为      的景象,但加上残照二字,整个意境便带上了一层      的氛围。

2)请说说此词在行文结构上的特点。

答:我们可以看出,词人所谓的春愁,不外乎      二字,但他却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一些消息,让读者去猜。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远远发来;迤逦写到之时,又煞住,另起笔墨,更端发来。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为读者设下一个迷魂阵,让这个悬念导引读者沿着曲曲折折的路走下去,直到最后一句,著把词人精心捆结起来的包袱抖开,使真相大白。枸思      ,具有强烈的      。在词的最后两句,       的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后问题。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试分析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表达效果。

答:这两句是对       之情的描写,其意思是       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用了     修辞,妙在即景设喻,触景     ,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2)你认为这首词的情韵怎样?请结合词作谈谈你的理解。

答: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           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           ,令人神往。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        、比喻的      、想象的      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      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     。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此字共写几幅画面?
   
答:   围绕字写了四幅画面:野老         、野鸡       、蚕儿      、农夫      

2)结句用了什么典故?其作用是什么?

答:《式微》是《      》中的一篇,诗中反复      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         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                相映照,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字上,使写景与      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      。读完这最后一句,我们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实际上都是      作用,以人皆有所归,用来到      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                。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