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诗歌鉴赏训练·边塞诗专题(10道练习题)
(2012-08-11 10:47: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高考古诗和文言文 |
2013高考.诗歌鉴赏训练·边塞诗专题(10道练习题)
【备考提示】
边塞诗以反映边塞军旅生活为主,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征人戍边的艰辛。边塞生活丰富多彩,因而边塞诗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也较为丰富。不同朝代的边塞诗所表现出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目的不尽相同,抒发的感情也千差万别。边塞诗大多与民族战争和诗人境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学们,本页练习,只要求同学们,有填空的形式,把老师强调的知识点,专业术语,或是鉴赏诗歌时要用到的原诗中的意象或词语等能写出来就可能了,没有让大家全部用文字来表述你自己的答案,目的是让大家体会边塞诗的特点,还有边塞诗的主题方面的知识,诗歌鉴赏的一些答题模式,一些规律,大家先多看看,命题人所提供的答案的模式。所以,请你只完成横线与空白处的内容就可以了,这样也可能节省你写的时间。以后在套题中,将让大家写出自己全部的赏析答案。敬此说明。
【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山月(二首)
戴叔伦
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
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
2.阅读下面南朝诗人徐陵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1)有人说,此诗的三四句委婉别致,尤为动人,请简析这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2)“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联系全诗,说说诗人的追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述说“
3.阅读王翰的《凉州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有的认为略带悲凉之意,有的则认为实乃豪放之语。请联系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答:诗的前两句写征戍战士 的情景,全诗表现的是具有浓郁色彩的 生活。 后两句是说,醉卧在沙场上本就没有什么,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风格 ,这样说来,后两句实为豪壮的激励之语。(3分)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北征
李益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这是唐代诗人李益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边塞诗。请具体说说它的语言特点。(3分)
(2)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分)
答:全诗借“
穷边词(其二)
姚合
将军作镇古汧州,
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
行人不信是边头。
(1)同为边塞题材的作品,这两首诗描述和表现的内容却完全不同。请试作比较。
(2)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姚诗借描绘边镇的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1)这首诗的前两句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答: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表现
(2)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此典故有何用意?
答: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游宫·记梦
陆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以“梦”为题,上片和下片叙写的角度和表现的内容有何区别?
答: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
(2)对末三句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幼立志而终生不辍
C.壮志未酬而雄心不已
8.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注】热海:今苏联哈萨克伊塞克湖。
此诗的边塞之景,新奇独特,有声有色。请结合诗句做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
答:这是借歌颂热海的奇特无比以壮朋友行色的
9.阅读下列唐诗并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这首诗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呈现出怎样的景象?
答:诗的前四句写
(2)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阅读下列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书边事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1)题目中的“边事”指边塞的军旅生活,诗人主要运用了
(2)关于此诗的评析,一般有两种观点,或认为它所抒之情一洗悲慨之意,显得平和美好;或认为它与之前的边塞诗一脉相承,表现的仍是非战思想。你支持哪种观点?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做这一道题时,下边有两种答案,你做第一种,用填空形式完成就可以了。把第二种观点看一下就可以了。)
答:观点一:全诗写征人
答:观点二:诗的前三联虽然描述了太平盛世之景,但尾联的“似此水”、“长愿”等语表达了民族团结的心愿,正是历来边塞征战不断、人民深处痛苦的曲折反映,这与之前的边塞诗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答案】
1.前一首写边地秋风萧瑟,征人难以返乡,月下读书,不经意间思乡情浓,诗人的静中之思表现的是边地生活的凄寒与无边的寂寞情怀;后一首写边地古城,深秋繁霜侵袭,雁过连营,夜半号角声起,心中无限悲凉。诗人触动给读者的动中之思,表现的正是边关的险势。
2.(1)诗的前六句主要是诗人以第一人称叙述和追想,三四句的意思是说,离人惆怅之时,思妇应该也守候在窗边难以成眠吧。诗人从亲临者的角度以己度人来表达痛苦与无奈之情,尤为动人。(2)诗人述说“客子”之忆和“思妇”之思,叙写战争的进程,重在表现战争的漫长和造成的深沉痛苦,思乡与无奈之情明显,表达了反对战争、期待和平的强烈情感。
3. 诗的前两句写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全诗表现的是具有浓郁色彩的边塞军营生活。 后两句是说,醉卧在沙场上本就没有什么,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风格豪放,这样说来,后两句实为豪壮的激励之语。
4.(1)李益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开始走下坡路。这首诗以“天山雪”和“海风寒”来营造清冷的氛围,以塞北沙漠三十万征人“一时回首”的哀怨来抒发感慨,情调感伤。(2)全诗借“《行路难》”、“月”等意象,勾勒出长期戍守在西北边塞沙漠地带的士兵,听到笛声,一时间都回首怅望故乡的情景,抒发了世路艰难的人生感慨。
5.(1)姚诗题中“穷边”即极远的边地。诗作描写的是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陈诗诗题“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2)姚诗借描绘边镇的升平景象,委婉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6.(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表现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高歌猛进,写得非常有气势。(2)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班超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而得国家安宁,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雄健壮烈。
7.(1)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2)D
8. 这是借歌颂热海的奇特无比以壮朋友行色的送别诗。诗人运用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出热海的奇异风光:热海的水如同煮开了一般,热浪冲天。这里的沙石被熏蒸得发烫,似乎要把云彩燃烧起来,月亮映在沸腾的水中,就像被煎煮一般。然而这水中竟然生活着又长又肥的鲤鱼,岸边竟长着四季常绿的青草。世人何曾见过这样一幅奇丽无比的画面:上有云天白雪,下有肥鱼青草,中有热浪滔天的伊塞克湖,湖水清亮。
9.(1)诗的前四句写晚秋时节,塞外萧瑟凄寒,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2)诗的后四句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传说中当年长城鏖战时戍边战士意气高昂与白骨成丘的荒凉景象对照,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
10.(1)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