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6节

(2024-03-21 05:13:16)
标签:

杂谈

(6)1959年春节前夕,我奉命去海城县耿庄子,采访敬老院老人欢乐过除夕的新闻,拟发正月初一报纸上。耿庄子离市区四五十里,来回都要骑自行车。怕误事,我头一天就赶了过去。受公社党委书记郁鹏热情邀请,参加了公社干部会餐,然后去敬老院采访。年三十晚上蹬车回到报社,已经九点多钟。刚摊开稿纸写稿,齐宝和弟弟从郊区赶来,让我陪着看鞍山除夕夜景。我没有时间呀,她们失望地走了。我伏案写了两个多小时,刷刷刷,不打草稿,一遍成,写出近三千字的通讯,交给韩编辑便回宿舍睡觉去了。第二天一早,我特意去报社印刷厂要了一张报纸,回沈阳给父母拜年。在火车上找个座位坐下,拿出报纸看我那篇大作。从头看到尾,大为惊讶:说的虽然是敬老院的事,可是不象我写的那么细致——敬老院的院里院外,屋里屋外,老人床上铺的啥,身上穿的啥;厨房案板上摆的啥、笼屉里蒸的啥、张大爷说了啥,怎么乐的合不拢嘴,李大娘忆苦思甜,怎么唱起小拜年,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笔走龙蛇,妙笔生花,把我所掌握的狠词儿、看到的热闹场景都捅了上去:黑沉沉的夜呀,二踢脚嘭地一声升上缀满寒星的苍穹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啦,这些得意之笔,我费劲巴力写的都哪儿去了?——都给咔嚓了啊,你韩编辑太狠了!豆腐块小稿,掉色儿。节后上班,我凑到韩编辑办公桌前,指着初一那张报纸对他说:早知道发这么短,我费劲写那么长干嘛?
韩编辑大号秋声,京片子,狠人。后来官拜市文化局局长。此是后话。当时,他眼珠子一横,硬梆梆怼过来一句:就是啊,谁让你写那么多废话啦?我噎了脖,白楞白楞,啥也答不出,讪讪走开。后来我发现,韩编辑那句话,很值钱,甚至很经典。何谓新闻消息、通讯?乃删繁就简、不可废话连篇之谓也。你可能认为有点酸,但我却尝到了甜,成为我此后记者生涯的座右铭。那张报纸我保存了好久,不止一次拿出来琢磨,我那篇豆腐块,原稿是怎么写的,编辑是怎么改的,反复咀嚼,细钿细体味,哪里该繁,用了什么细节;哪里该简,删去了什么废话细节,可以说,这篇小通讯成为我步入真正记者之门的教材,对韩编辑暗暗敬重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5
后一篇:第七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