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仓位与持股比例

(2019-07-10 09:07:22)
分类: 市场与人性
企业业务越简单,盈利确定性越高,研究时间越长,结论不断被证实的,仓位可以越重。反之仓位应保持较轻。
利润是否为真?可否持续?维持盈利是否需要大量投入?我以为老唐知道经济不景气时广告投入肯定会下滑,但是推断分析2019年经济景气度将回升,所以才给出这样的估值的。

关于仓位的管理,我之前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难道仅仅根据经验自行确定吗?有没有一个很好的量化方法来衡量仓位呢,我从各种渠道公众号文章、雪球、财经论坛以及其他一些自媒体等找到了几种比较典型的仓位量化策略,现在介绍给大家。

1.凯利公式

大名鼎鼎的凯利公式,很多投资大佬都在使用它来做仓位控制,这里用的是一个简化版本:

F=2P-1,其中F是仓位比例,P为获胜概率,只有指数估值在历史中位数(50%)以下时,即我们的获胜概率P大于0.5,我们才会投入一定比例的仓位。

注:获胜概率大致可以这样估算,P=1-中证全指PE/PB估值历史分位点;比如说中证全指PE估值目前只比历史上30%的时间高,那么我们的仓位是多少呢:F=2P-1=2*(1-30%)-1=40%

假如说我们刚刚开始准备投资,不知道股市目前这个阶段应该投入多少仓位,就可以通过凯利公式来判断目前应该建立多少底仓合适。

 

比如:2019/2/20沪深APE-TTM分位点(等权平均值)15.1%,通过凯利公式计算的A股仓位就是:F=2P-1=2*(1-15.1%)-1=69.8%,约等于70%仓位应该随着指数估值的下降进一步增加,实现越跌越买。

这个方法我们是在@码农滚雪球的公众号看到的,这里一并感谢。

 

2.经验公式

F=1-P±15%,其中F是仓位比例,P用中证全指PEPB历史分位点表示,以2019220日的数据为例:

 

F=1-P±15%=1-15.1%±15%,持仓比例范围为:70%—100%,也就是说在当前A股的估值水平下保守的人仓位应该在70%左右,激进的人就已经满仓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经验公式,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可以对这个公式进行调整,比如我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那么这个公式可以改成F=1-P-20%,也就是在2019220日这个时点,我的A股仓位是F=1-P-20%=1-15.1%-20%=65%

对公式进行调整,市场估值越低的时候买入的越多。这个方法参考了@阿甘数量化的公号文章

 

3.长赢指数投资

益达在20181114日发布了公众号文章钻石底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钻石底的文章里,我给过建议,最保守的朋友,仓位也不要低于60%;最激进的朋友,仓位不要高于85%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A股的估值情况,这里就不重复贴图了,看前面的。

 

根据当时的数据分析,益达认为A股整体的等权PE30倍左右,PB2以下就是钻石底了。

这里益达给的建议是:最保守的朋友,仓位也不要低于60%;最激进的朋友,仓位不要高于85%

那么益达的公式可能是这样子滴:

最保守的朋友:F=1-P-25%=1-13.5%-25%=62%

最激进的朋友:F=1-P=1-13.5%=87%

4.总结

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巴菲特说过的这句话现在被广为传颂,确实是这样的。以上的三种方法都不能给出精确的计算,但对控制仓位来说真的是非常好的方法了,我自己呢会将三种方法综合在一起做一个决策。

方法一仓位建议:70%

方法二仓位建议:70%—100%

方法三仓位建议:60%—85%

 综合决策我选择仓位70%,看来我还是偏保守的的投资者

     A股的历史市盈率跟成熟市场不同的是,它的市盈率在10倍到60倍之间波动。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市场整体的市盈率倍数到了个股数时,就是明确的系统性机会,当大盘市盈率超过20倍时,我们就需要非常警惕,而当大盘市盈率超过30倍甚至40倍时,就是绝对的系统性风险!我相信随着A股市场越来越成熟,它未来的波动区间也会有所收敛,但是不管它下一轮牛市的市盈率是达到20倍、30倍还是40倍,你在大盘PE低于10倍的时候去买股票,总是没有错的。这就是投资体系的第一层级,当你拥有了系统性机会与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能力,即使你选股水平一般,不懂动态再平衡,也不会使用其他复杂的金融工具,长期来看,你也有很大的概率是可以赚钱的。只不过,如果你只达到这个级别,那么你赚钱的过程会非常的凶险和痛苦。

第一层级:是系统性机会和系统性风险的识别。

第二层级:是资产配置以及再平衡。

第三层级:是投资标的的选择和金融工具的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