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书房读书笔记

(2019-03-11 09:00:06)
分类: 书房

散打投资15——如何面对铁公鸡?

1、PB>1的股票分红相当于强制你PB=1卖出股票,你无论是拿钱还是再投资溢价买入都是不划算的,所以支持卖出法。但是PB<1分红就正好反过来,我们应该支持分红。
2、ROE较高(20%),PB大于1的企业不强求分红;
3、这种息率为10%~12%的特殊债券是需要付出净资产值的两倍三倍甚至更多倍代价才能购买到的。此时留存利润成为了一种股东特权。
4、是否分红的关键是:分红的钱留在企业能否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回报(20%);”留存后roe“和你的可选投资回报率的比较;
5、如果公司在无合理理由的情况下不分红或低分红,我们需要怀疑公司利润的真实性及管理层诚信问题,可以作为对公司估值的扣分项。
6、我们也可以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给历史分红记录及分红率更多的权重,从而获取分红再投入的回报。
7、留存利润不能带来高roe,那留存就是损害股东利益,譬如茅台。这无需疑惑的。茅台的现金那么多,又没需要进行多大的再投资,应该增加分红比例;
8、假定永远不分红(和过去一样),到最后企业倒闭了那么,拥有股票的人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9、分红比例不高,而roe逐年降低,可以判断该企业资金利用率在下降;
10、只取决于留存收益的收益率是否满足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要是高于投资者收益或者投资者没有找到新的更好的标的就完全没有必要分红;
11、A股分红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长年连续的分红能够对“优秀”企业的报表真实性做出一定的验证,减少炸雷的风险。毕竟不是所有报表“优秀”的企业都是长年连续的能够分得出来钱的。
12、我觉得唐朝老师的办法易懂且好用,就是直接用未来三年的业绩推算,用第三年的净利润乘以15和25,得出一个市值区间,相比较当下的市值,翻倍则可以买入(高杠杆企业打七折)。
当然,这面临两个问题: 1、无法估算未来三年利润的怎么办?无法估算的远离就好,不懂不做是基本规则。同时估算业绩时要相对保守,以各种公开数据做为支撑,不能主管臆测。 2、不是所有企业都适用业绩直接推算的办法,对比,唐朝老师给出了前置条件,即利润为真否?能持续否?后续需要大额资本投入否?在答案为是、是、否时才能适用这种办法。
13、如何判断银行股的利润是否真实!难度非常大,但有方法可以近似估计,参看《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253~258页;

《价值投资实战手册》后记

1、首先重复强调老唐在22年前以爆仓破产为代价换来的四字真言“远离杠杆”(借款,2-3年内要使用的资金,高息贷款)
2、企业内在价值增长是需要时间的;人类的贪婪和恐惧之间的转换,也是需要时间的;市场淡忘上一次的伤害,逐步认识企业 内在价值,并推动股价向内在价值回归,最终超越内在价值走向泡沫的过程,从来不会一蹴而就。
3、股票作为一个整体,投资收益率一定高于债券收益率的结论,并不代表股票每一年都可以超越债券,但这个确定性是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的。
4、不要忘记了世界顶级投资大师们长期收益率大都集中在年化15%~25%区间;
5、市场确实有年年翻倍甚至一年数十倍的奇迹存在。然而,盈亏同源,导致一年翻倍的投资决策体系,同样可能会导致半年归零。所以才有“一年三倍易,三年一倍难”之说
6、投资是持续一生的事,降低对投资回报的期望值,相信复利规律,尽力减少那些高风险的赌注,我们才有机会在市场长期生存和持续获利;“慢慢来,比较快”;
7、巴菲特说,资金量小是优势得正确解读是:如果资金量小,当我们发现年化收益(ROE)大于50%以上的企业时,我们可以全部买入,而不影响公司的控制权;
8、降低对投资回报的期望值,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灭掉依赖股市一夜暴富的心态,只是将它视为长期放置消费剩余的手段,避免因此而耽误了自己职场或事业的发展;
2019.3.14

散打巴菲特14——芒格演义之04

1、美国股市长期牛市的原因?
主要是1、二战及之后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美元与黄金的逐步脱钩造成的通货膨胀;3、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信息传播范围和速度等原因。
2、有些生意天然就是比另一些生意容易赚钱(垄断);就算是同样的生意,由不同的人操作也可能产生巨大的结果差异(优秀管理层)。(我们投资的目的就是找到这些企业和优秀人才,把资金交给他们打理。)
3、与优秀的企业和人为伍。因为优秀人的思考和行为习惯,让他们有意无意地提前就避开了潜在的麻烦那些生活中麻烦不断的人,往往并不是运气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就天然地隐藏着下一次麻烦的种子。
4、投资或买下那些由优秀的人掌控的优秀企业则不同,买下后往往并不需要再做什么,只要享受优秀者努力的成果就好。同时,还可能不断接触到优秀的人和企业身边那些同样优秀的人和企业——毕竟,俗语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好人好企业不断用自己的努力制造着惊喜,而烂人烂企业则经常给我们制造惊吓;
6、忽略公司直接看财报数据,相当于把生产煤油灯、BB机的企业账面资产,和生产茅台酒、中华烟的企业账面资产画上等号,这绝对是荒谬的。
7、芒格语录:格雷厄姆有些思想的盲点在于总是认为未来充满危险,而不是充满机会;将不同企业的账面资产直接进行比较,实际上掌管这些资产的人,也是决定资产价值的一部分;
8、巴菲特语录:我很快就把从格雷厄姆和查理那里学到的东西结合起来,开始非常热衷于以合理价格购买优质企业
9、这两次真金白银的投资经历,让巴菲特和芒格深刻理解了品牌、无形资产、经济商誉等格雷厄姆所忽略的资产潜在的力量;体验了将喜诗糖果这类企业的账面资产与科恩零售这类企业的账面资产,放在一张表格里做数字对比,是多么的违背商业常识啊。
10、好企业一定价格高的原因,便宜货一定也有不为人知的缺点。
11、优质与低估,究竟谁的权重应该多一点?(优质企业)。劣质企业低估状态下,要不要投资?(不要)。
12、芒格语录:

1.相信常识,凡事往简单里想,往认真处行。


2.投资对象可以划分为可以投资、不能投资、太难理解。只关注那些容易理解、有发展空间、能在艰难市场环境下生存、具备优势的企业。


3.伯克希尔全部的秘诀,就是寻找成本为3%的资金,并将其配置到13%收益率的投资对象上去。


4.投资只是不断的选择,二选一里挑更好的那个。无论人生还是投资,就是个不断抬高自己机会成本的过程。


5.生活不仅有股票和投资,还有家人、建筑、高尔夫球、鳟鱼梭鱼鲑鱼等……分布于各大洋千奇百怪的鱼,以及支撑自己到达钓鱼区域的各色船只;


6.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把它做好。生命有价,时间是有成本的,不是什么钱都值得去赚;


7.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起它。


8.建立多元思维模型,才能避免「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13、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起它;

14、将现金看成约30倍市盈率,零增长,分红率100%的股票对待即可。

2019-3-19

聊聊指数基金的投资逻辑和误区

1、投资指数基金(沪深300代码500310)是被动投资,不可以根据市场涨跌做高抛低吸;

2、如果你只想为你的投资计划额外付出一点点知识和智慧,就期望取得远超一般水准的投资成果,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更糟糕的境地;

3、长期投资主流宽基指数基金会赢的原理,是因为其成分股是国民经济中较为重要、较为优质的企业,其长期回报率会大于全国所有企业回报率的平均值,而一个国家所有企业的回报率平均值会大于名义GDP增速,并继而大于实际GDP增速>长短期债券回报>现金及货币基金回报。

4、不做网格,不考虑或者寻找某些特别的因子(多数是分红率)来选择指数基金;

5、利用所谓资金配置、分段操作、网格操作等手段,达到所谓的低风险目的,实际上往往带来的是低回报的风险。本来你的资金,可以全部投入到某宽基指数(例如沪深300指数基金)上,长期稳定的获取年化约10%左右的回报(代价是承受波动)。你通过所谓资金配置、波动操作、网格操作等手段,实际上是让部分资金放弃10%的年回报水平,去获取一种表面上的总额资金的持续正收益。

6、明白指数基金高回报的原理以后,从现在起,将其视为放置“睡前收入消费剩余”的储蓄罐,做好十年周期内只进不出的心理准备和规划,一个月花费5分钟时间,把消费剩余丢进储蓄罐,结束。

7、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研究企业喽。三五年看懂一两家,也足够拿到市场先生发放的丰厚奖学金了。

8、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指数基金投资法可以作为补充,那就是行业指数基金。当我们在研究中,对某行业的发展明显看好,但却没有能力判断行业内哪家企业或哪几家企业会胜出时,可以考虑投部分行业指数基金,寻求获得该行业的平均回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