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谈劳动
2022-05-01 08:35:50
自从有了微信,总是不担心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一大早,朋友圈里就热闹起来,大都是送“劳动节”祝福的。小时候,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劳动最光荣,凡是那些不劳而获的人都是寄生虫。长大后,我们劳动了,才发现劳动很累,也很苦,才觉得不劳动其实也很快乐,甚至比劳动更快乐的。至于为什么要把“五一”这一天作为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那年我们去了美国,去了芝加哥,看了很多地方,有了很多收获,但就是没找到任何关于“劳动节”的痕迹。也许,劳动只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后来才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人活着,总要劳动,有朝一日劳不动了,剩下的日子也就不多了。
很早时候,我们对劳动的概念只是体力劳动,虽然我们很早就在三大差别中,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提并论,可事实上脑力劳动是被刻意贬低的。要不,怎么知识分子需要到农村锻炼,接受农民的再教育呢?
记得我16岁当了民办教师,干的是脑力劳动,可拿的还是生产队的工分。民办学校是当时的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办的,16岁的我当了小学毕业班的班主任,和许多成年老师干一样的活,大队将可以抵扣水利工分的指标下拨打了生产队,却不被队长承认。他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成天风不吹雨不淋,汗都不流一点,凭什么给他这么高的工分?因此,我和成人一样的劳动成果,在生产队被打了折扣。如此不平,还没个说理的地方。当时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评判劳动的好坏确实就是用流汗多少来衡量的。
后来,我们学习宪法,其中有一句“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对此我们很不理解。觉得劳动只不过是挣钱的一种手段,只要给钱,不劳动怎么不行?后来才明白,不劳动是不给钱的,没钱就活不了。现在有这么多人失业没活干,有这么多大学生等着谁来落实“劳动的权利”,可谁又能拿着宪法去找制定宪法的人呢?有环卫局扫大街的扫帚,还被贪官卖3万元一把呢? 等我成了一名脑力劳动者,才明白脑力劳动其实比体力劳动更累人。出力流汗,回到家里洗洗,睡一觉就解乏了。脑力劳动累了,却常常失眠,瞪着眼睛等天亮,第二天云天雾地,走路都高低不平,吃啥啥都没味。如果要恢复,常常不得不自找罪受,非得把自己折腾出一身汗水才罢。流汗在脑力劳动者这里,居然成了一种需要花钱买来的享受。或许,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互为“围城”,你羡慕我,我嫉妒你,谁都不服谁。
劳动是为了挣钱,可等到退休的时候,却区分出高低贵贱来。一般说来,体力劳动者乐意退休,不干活还给钱,这是好事啊!脑力劳动者,尤其是一官半职的脑力劳动者,却很是恋栈,放碗不肯放筷子。每当我在电视里看到那些按照宪法早就过了退休年龄的脑力劳动者,马不停蹄地参加会议和会见,心中就滋生出许多疑惑来。同样是劳动,为什么越简单越退得早?退休到底是凭年龄还是凭职位?难道管理的地方越大,劳动强度越低吗? 有段子说,一日闲着是享受,一周闲着是休假,一月闲着是坐月子,一年闲着就是下岗了,一辈子闲着则就是发疯了。劳动如酒,可以敬酒,也可以罚酒,有时候给你劳动是惩罚,有时候不给你劳动也是惩罚。没喝有点馋,多了则又很累,适量才最好。 有朝一日,劳不动了,人也差不多了。差不多的人最后离开这个世界,还得麻烦别人劳动处理后事。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也创造世界,人生来就是一个劳动的命。
转眼,已经是新冠三年了。劳动节,当局一边发红包,鼓励大伙消费,一边发禁令,让大家呆在家里别动,进退两难,我们到底是出去还是宅着呢?以前只知道劳动就是贡献,现在改成不动才是贡献。活到老,学到老,劳动这事,也得与时俱进,也要灵活对待。谁说不劳动者不得食?上海经验,只要有食,劳不劳动不重要了……
劳动节,谈劳动
自从有了微信,总是不担心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一大早,朋友圈里就热闹起来,大都是送“劳动节”祝福的。小时候,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劳动最光荣,凡是那些不劳而获的人都是寄生虫。长大后,我们劳动了,才发现劳动很累,也很苦,才觉得不劳动其实也很快乐,甚至比劳动更快乐的。至于为什么要把“五一”这一天作为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那年我们去了美国,去了芝加哥,看了很多地方,有了很多收获,但就是没找到任何关于“劳动节”的痕迹。也许,劳动只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后来才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人活着,总要劳动,有朝一日劳不动了,剩下的日子也就不多了。
很早时候,我们对劳动的概念只是体力劳动,虽然我们很早就在三大差别中,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提并论,可事实上脑力劳动是被刻意贬低的。要不,怎么知识分子需要到农村锻炼,接受农民的再教育呢?
记得我16岁当了民办教师,干的是脑力劳动,可拿的还是生产队的工分。民办学校是当时的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办的,16岁的我当了小学毕业班的班主任,和许多成年老师干一样的活,大队将可以抵扣水利工分的指标下拨打了生产队,却不被队长承认。他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成天风不吹雨不淋,汗都不流一点,凭什么给他这么高的工分?因此,我和成人一样的劳动成果,在生产队被打了折扣。如此不平,还没个说理的地方。当时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评判劳动的好坏确实就是用流汗多少来衡量的。
后来,我们学习宪法,其中有一句“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对此我们很不理解。觉得劳动只不过是挣钱的一种手段,只要给钱,不劳动怎么不行?后来才明白,不劳动是不给钱的,没钱就活不了。现在有这么多人失业没活干,有这么多大学生等着谁来落实“劳动的权利”,可谁又能拿着宪法去找制定宪法的人呢?有环卫局扫大街的扫帚,还被贪官卖3万元一把呢? 等我成了一名脑力劳动者,才明白脑力劳动其实比体力劳动更累人。出力流汗,回到家里洗洗,睡一觉就解乏了。脑力劳动累了,却常常失眠,瞪着眼睛等天亮,第二天云天雾地,走路都高低不平,吃啥啥都没味。如果要恢复,常常不得不自找罪受,非得把自己折腾出一身汗水才罢。流汗在脑力劳动者这里,居然成了一种需要花钱买来的享受。或许,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互为“围城”,你羡慕我,我嫉妒你,谁都不服谁。
劳动是为了挣钱,可等到退休的时候,却区分出高低贵贱来。一般说来,体力劳动者乐意退休,不干活还给钱,这是好事啊!脑力劳动者,尤其是一官半职的脑力劳动者,却很是恋栈,放碗不肯放筷子。每当我在电视里看到那些按照宪法早就过了退休年龄的脑力劳动者,马不停蹄地参加会议和会见,心中就滋生出许多疑惑来。同样是劳动,为什么越简单越退得早?退休到底是凭年龄还是凭职位?难道管理的地方越大,劳动强度越低吗? 有段子说,一日闲着是享受,一周闲着是休假,一月闲着是坐月子,一年闲着就是下岗了,一辈子闲着则就是发疯了。劳动如酒,可以敬酒,也可以罚酒,有时候给你劳动是惩罚,有时候不给你劳动也是惩罚。没喝有点馋,多了则又很累,适量才最好。 有朝一日,劳不动了,人也差不多了。差不多的人最后离开这个世界,还得麻烦别人劳动处理后事。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也创造世界,人生来就是一个劳动的命。
转眼,已经是新冠三年了。劳动节,当局一边发红包,鼓励大伙消费,一边发禁令,让大家呆在家里别动,进退两难,我们到底是出去还是宅着呢?以前只知道劳动就是贡献,现在改成不动才是贡献。活到老,学到老,劳动这事,也得与时俱进,也要灵活对待。谁说不劳动者不得食?上海经验,只要有食,劳不劳动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