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计算导数》教学反思

(2018-05-20 20:11:44)
分类: 教学反思
       首先,复习求函数在一点处导数的步骤,简称“一差二比三极限”,这是我在第一次授课时未提到的。
       然后,通过例2的讲解,说明所取点不同,得到的导数值也不同,即点与导数值形成了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引出导函数的概念。导函数概念的提出,对我们求解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提供了很大便利,重审例2,我们可以先求出导函数,再代点计算。紧接着通过讲解例3和练习第2题,巩固强化导函数的概念。
       最后,引入导数公式表,告诉学生,以后遇到求这些函数导数的问题时,可以直接查表。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些公式,我通过整理课本习题,布置了15道练习题,进行课堂检测,并辅以课后练习。
(1)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很累。由于学生基础差且课时紧张,例2和例3几乎全程都是教师讲解或者提问学生、教师书写。因为如果让学生来书写,时间会延长;如果用课件过一遍,学生又可能掌握的不扎实。即使如此,课程依然进行的比较紧张,导致后面的15道练习没有全部完成。所以,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鉴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点导数的方法,例2是否可以放到课前让学生先预习,教师上课只需点播即可,如此,可以为导数公式表的应用匀出更多一点的时间。
(2)在讲解导数公式表时,我告诉学生此表只需记忆即可,但仍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我解释道,由于某些函数的求导需要更进一步的数学知识,中学阶段不作系统讨论,看的出来,学生对这个答案并不是很满意,只好无可奈何的接受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8ZH00SIGG.gif。其实,学生都有探究的欲望,都对知识的所以然有着本能的追求,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表达出来。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提疑,应欣喜无比,这说明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应尽一切力量鼓励、引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