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8832c604b679a28c87b152896c114b34.jpg
《对话》的力量在于“对话”后的行动,11月22日21:55《对话》播出“圆珠笔笔挑战中国制造”,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对话》隔空回答总理之问。一向以“好赌”出名的空调女王、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最近又“赌”上了,“赌约”的对手是我们宁波的企业家,被称为“亚洲笔王”的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
而在《对话》播出的第二天11月23号,董明珠现身贝发集团开始埋头工作!(有图为证)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04fc8c1760df7497cae8ea03244ab443.jpg
为什么董明珠要在《对话》接受制造一枝圆珠笔的挑战?
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发问中国制造:能否造和外国一样好用的笔?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当时在克强总理提问的现场,总理当时有三问!
第一问,什么时间中国也能做得出德国那么好写的笔?
第二问,消费者什么时候能买到好笔?
第三问,什么时间能卖出好价格?
总理为什么会有三问,源于中国制造业现在的现状:缺乏核心技术,产量巨大、价低、利润薄。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ae5b360caec840684bef41205a3743fb.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92fa5839778bb5cd789a5b7fdf5a973c.jpg
而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也受这样问题的困扰,邱智铭说,生产笔头是最难的,贝发并非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在1997年的时候,贝发就花40万欧元从瑞士引进了一套制造高端笔类产品的设备,当时厂家赠送了300吨制造笔头的线材。结果这批线材用完后,国内居然没有地方可以买到同类线材了。最后好不容易通过厂家找到了日本和德国的线材供应商,但对方却推诿不愿卖,说要经过特殊审批。
没有线材,设备就得睡大觉。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得到了解决,但并不完美。
在国家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国制笔协会拨出专款对制笔行业的技术瓶颈进行科技攻关,贝发联合中科院材料所、太原钢铁厂等单位技术攻关,攻克了这一技术瓶颈,但这种线材却是“实验室出品”,缺乏相应的产业化的制造设备,生产成本非常高,无法推进到量产阶段。
核心技术不掌握,产品的附加值就上不去,注定只能做低端产品。在央视的《对话》录制现场,当邱智铭抛出这个话题,引起不少在座制造业企业家的共鸣。董明珠就是其中一位,而且她为中国不能研制出自己的圆珠笔生产设备在国际上被动而感到遗憾。
中国年产400亿只圆珠笔,每只利润只有几厘钱。小小的圆珠笔反应的是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现状,这样的现状也是中国制造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董明珠在《对话》现场回答总理:如果我来研发圆珠笔生产设备只需要一半的价钱!http://ww2/large/685036f9jw1eyde2x72xyj21hc0u0qfs.jpg
董明珠在《对话》表示,“如果自己掌握这个最核心的零件制造,那赚的钱可能就要乘一倍两倍甚至更多,而往往因为自己没有这个东西,直接去买回来了,所以是自己生产的笔也可以说不是你自己,因为打上你的标签,别人也不认同你。只有你创造出来的东西,才可以拍着胸口说我可以卖这个价,这个真的太重要。”董明珠当场立下“赌约”,愿意在一年之内帮贝发造出做好笔的设备。
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董明珠就践行在节目中的承诺,来到贝发集团,在贝发的一线开始了圆珠笔生产设备的研发工作,同时她也现场打电话给节目组,称这期节目特别好,感谢《对话》的工作人员,她听到《对话》这期节目的效果很好的同时也高兴的像一位电视工作者,董总表示,她将负责帮贝发造出高精尖的设备,待那时,再回《对话》回应总理的提问。
本期节目完整视频请点击“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对话
编辑:闻小聪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e6007b9d007c5a0d7732b0306cae09b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