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磅|中外工业零件大PK!中国何时可以胜出?

(2015-11-23 09:22:40)
标签:

杂谈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d55a27ad4dcbf9b569bb2512dace685d.jpg


“圆珠笔”困局其实反映的是制造业的难题。中国制造需要走向精耕细作时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11月22号21:55《对话》为您揭晓!


首先要说的是,中国制造现在已经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不管是曲别针、服装、鞋帽还是高铁、大桥….据联合国统计:全球共有440种重要工业产品,中国有281种产品的产量现在是世界第一。


去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达到2389万5千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5%。相当于全世界每生产四台汽车,有一台是在我们的中国制造。我们中国的机床产量它占到世界总产量38%,这也是世界第一。


中国的产品现在这么厉害,那么中国制造现在是不是应该到一个新阶段了?中国制造为什么要开始精耕细作?


(请众亲先看视频)

中国制造的轴承和德国制造的轴承为什么能表现出这么大的差别?小小的轴承为什么我们搞不定?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在《对话》给出了答案,轴承的问题绝对不是滚珠的问题,不是支架的问题,而是一个产业链条的问题,实际上政府也在注意这个问题,现在也提出了叫链式创新。把轴承拆解开,有问题就找问题,是滚珠的问题?支架的问题?还是钢圈的问题?还是加工精度的问题?还是热处理的问题?把它们一个一个列出来,找出问题确实对中国未来的创新会形成有新的一种组织模式。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f1231118edbf5cf07b83abf02238fdff.jpg


为什么中国制造需要到了精耕细作的时候?沈阳机床厂董事长关锡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实,一个小小的轴承做不好是关乎整个产业链问题,之前产业链为什么在中国合作的不好,这里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就是发起人在欺负供应链。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5d131e1126b74a593a6b071847a437a8.jpg


比如你给供应零部件,大家肯定希望你越便宜越好,恨不得你不要钱才好,这样才像食物链一样,所以过去供应链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实本应该发起人照顾这样一个生态,工业文明跟农耕文明是不一样的,工业文明作为发起人必须照顾上下游,这样的话才能形成一个产业体系,这个利益不能被你所用。话也说回来,作为发起人的原创者,他的利益贡献在用户,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什么都自己做,所以也验证了小小的一个轴承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制造需要到了精耕细作的时候?董明珠举空调行业的例子表示,其实,精耕细作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用一个非常高的标准来逼迫自己,她在《对话》现场表示,她在未来一年内会给空调行业制定一套新标准!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bad569c825c4794ebdd2f0cc313825b5.jpg

她也解释说,对自己要求严苛是一件好事情,通常她都会用挑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这样可以逼着整个行业进步。比如她要在今年做一个规划,格力空调从现在开始,十年内空调坏了根本不给你修,十年内坏了就给你换了一个新的。


董明珠说,这样做并不是对市场的一个简单承诺,更多的是对企业自己的一个挑战,如果你把产品做成这样一个高标准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在全球怎么会不欢迎你,也不会今天像别人说中国制造就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了,没有这两点,说什么都是空话。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11月22号21:55《对话》“圆珠笔挑战高端制造”!


文章来源:对话

编辑:闻小聪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396d658008972ad12b0ce9715f796c3d.jpg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对话》20151115 “追问王健林:并购为什么?”

觉得不错,请点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