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地位,商业运营阻碍公立医院体制改革
(2012-08-17 13:07:30)
标签:
辨证看务实办看病改革财经 |
[王延中]:国家不知道改革有好处吗?当然知道,但是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地去改呢?我觉得现在有些条件还不到位。或者我们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有很多体制机制的改革比较艰巨。比如公立医院改革之后,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我们现在公立医院在很大程度上是承担着大量的一般性的门诊服务,当然也包括很多住院服务,也就是公立医院是我们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全国80%的门诊和90%以上的住院都是公立医院来提供的,或者大型医院来提供的。它承担这样的医疗服务的主渠道或者主力军的作用,要改革它,就需要怎么改,就是让它减少服务量,就是分流一些服务到社区,这是一个方向。另外一个,就是为什么我们公立医院有这么大的冲动,提供一般性的医疗服务呢?因为背后还是在公立医院的定性的问题上,在很长时间,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就是我们公立医院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逐利性的、盈利性的机构。因为我们公立医院的经营业务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90%以上,也就是财政性的投入只占到它很少的比重。财政性的投入不足,医院要靠自身的经营业务来维持生存,而且现在面临着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想方设法地来扩大病源,扩大规模,提高服务的供给量。这些供给量在很大程度上来讲,背后都是因为有收入。为什么要这样?就是因为公立医院背后的经营费用、经营业务性的收入,它是自己支配。因为自己支配这部分费用,当然就导致公立医院在很大程度上就偏离了公益性。当然我们公立医院是国家和政府举办的,它应该是以公益为前提的,但是公益的前提,它的经营模式又和市场上的企业比较相同,或者比较类似。这种情况下,让一个市场化的企业,完全承担一个公益性的功能,其实在定位上是很困难的。
公益定位,但是市场驱动的发展模式,需要在我们投入体制上发生很大的变化,也就是使我们的公立医院以政府办、政府养为主。当然我们讲,公立医院的收入不是公立医院自身的,应该是公共的收入,应该纳入财政的收支两条线。但是我们现在公立医院的收入实际上由于财政投入不到位,所以叫它自己来经营,自我发展。所以,这一块在我们的公立医院的经费的管理上,其实也是很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怎么样使公立医院的收入变成一个规范化的收入,又不影响我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