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算法速配能否找出完美恋人

(2019-04-15 23:31:03)
标签:

杂谈

算法速配能否找出完美恋人

澳大利亚作家格雷姆·辛浦生

算法速配能否找出完美恋人

澳大利亚的大学遗传学副教授、39岁的单身男青年唐,为了解决找对象难题,决定启动寻妻计划。他誓要把找对象这件事当做一个科研项目来抓,认为只要设定足够合理的条件,收集足够丰富的样本,真爱就能跟基因研究结果一样妥妥地出现。于是唐开始了他笑点不断、感动不断的寻妻大作战。

听上去,这个故事有点超现实的味道,像是朋友之间速转的一则八卦。其实,这个故事来自澳大利亚作家格雷姆·辛浦生(Graeme Simsion)的小说《罗茜计划——遇见一个合适的人有多难》(中文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联合出版)。而由这本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将于2019年上映。

格雷姆·辛浦生,澳大利亚作家,著有《罗茜计划》《罗茜效应》和《亚当·夏普的黄金时代》等作品。格雷姆的新作《关于罗茜最后的故事》已于近期出版,并荣登澳大利亚小说类畅销榜第一名。

近日,澳大利亚作家格雷姆·辛浦生到访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澳大利亚文学周”,并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对话作家

理工男恋爱为什么难?

北青报: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您决定写这本《罗茜计划》?

格雷姆·辛浦生:最初我想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电影剧本。我的学术背景是信息技术和科技,我很了解这些理工“极客”。他们不善社交,智商超群。为什么不写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呢?这个故事最初的雏形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和现在的版本有些不同,但最终我还是决定,以浪漫喜剧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

北青报:您是如何构思出这样奇妙的一个设定的?

格雷姆·辛浦生: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写作的秘密。这个故事的想法来源于一个真人,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很不善于社交。他的朋友说,嗨,为什么你不找一个女朋友呢?于是他就展开了科学的约会计划,那时还没有互联网约会,他去了很多联谊派对、六人晚餐之类的活动,最终找到了他的伴侣。我改变了这个故事的很大一部分,但我受到了他的故事的启发。我所有的书籍,所有的想法都是来源于真人真事,然后做了一些自己的小改编。

写一个有社交障碍的人寻找伴侣的故事,这没什么新意,毕竟有《生活大爆炸》在前。所以我做了一个清单,列出了我所有的想法,然后我想,能不能将其中的两个想法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这个故事就会更新颖了。所以在《罗茜计划》里,我想写一个男人寻找女朋友的故事,而那个女人在通过DNA测试寻找她的父亲,这两个想法完美地融合了,因为两个主人公都在寻找一个他们想象中的完美,而真实的完美并不存在。此前,没有人写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所以这两个想法的结合让我的故事不流于俗套。

北青报:都说理工男好像不懂浪漫,您是这么看的吗?

格雷姆·辛浦生: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可能和普通人有些不同吧。有时候,两个理工科出身的人会相处得很融洽,他们彼此理解。但我认为另一个问题是,传统上,男生比女生更偏爱理工科,所以有大量的从事理工科的男生。当他们想要谈恋爱的时候,他们必须要应付那些不太了解科学的人,所以这可能就会有点难。

完美恋人有可能计算出来吗?

北青报:书中提出把找对象当做科研项目来做,列出完美恋人的列表,非常吸引人,您加入了算法的部分、科技的部分。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觉得很有意思。

格雷姆·辛浦生:有趣的是,我是一个老人,对我来说这个念头听起来有一点疯狂。不过,时下年轻人每天都会这样做,你们使用在线约会软件。其实,书中唐做的就是人们在约会网站上做的。他列出的条件也许有点特别,他有他自己的一套择偶标准。

北青报:那在你看来,“完美爱人”真的存在吗?

格雷姆·辛浦生:我觉得我的太太就是一个完美的伴侣。每天清晨醒来我都会想,我是多么幸运。当我女儿结婚的时候,我对他们说,如果此后每天清晨你醒来的时候,你都会记得你们结婚这一天,并因此感觉到幸运,那么,你就嫁对人了。我们所指的“完美”的伴侣,并非技术上的完美无缺,只要他对你而言是完美的那个人,在余下的生命旅程当中,他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那么他就是完美的伴侣。如果我不是和我太太在一起,我会度过怎样的人生,我很难想象。

北青报:这样一个完美的恋人有可能用列表计算出来吗?

格雷姆·辛浦生:你问的是“可能”,我想有时候,如果你足够相信的话,你是可以成功的。如果在一个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你有一个很信任的媒人,那个媒人说,这个人就是最适合你的人,那么你会竭尽全力经营这段关系,让它成功。所以如果唐写好了他的清单,他也真的遇到了符合那些条件的人,也许他会说,我再也找不到一个更好的伴侣了,我要竭尽全力,抓住这次机会,也许他会成功的。当然,他在书中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选,他遇到了Carmon,那个舞者,她满足了他所有的标准,但其他的事都一塌糊涂。所以我会认为,重要的不是那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你们如何执手相伴,并肩前行。

北青报:在您看来,爱情究竟是纯属偶然还是应该精密计算?

格雷姆·辛浦生:我认为浪漫的爱总是偶然的,通常只持续一两年。那一两年当中,你陷入疯狂的爱情,但之后呢?我们看我们的父母,也许他们的婚姻很理想,也许不太顺利,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婚姻里不会完全是激情的爱。那些长期、稳定的婚姻往往是建构在另一类的爱之上的,长期的爱来自努力,来自承诺,来自合作,等等。

社交媒体时代的交流有问题了?

北青报:就您的观察,今天年轻人的恋爱在澳大利亚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吗?

格雷姆·辛浦生:我觉得,找到那个与你合拍的人变得更容易了,因为互联网让你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但我认为,另一面是,人们的期望也变高了。我总是听人说,我在网上遇到了一个人,她棒极了,如果我再继续几个月,也许能遇到更好的人……就像买东西一样,你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但在从前,你的世界里可能只有五到十个选项的时候,你不会去要求更多。但是现在,整个世界似乎近在咫尺,这种感觉让你总想要寻求更好的,而我认为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这让关系变得更困难了。

北青报:当谈恋爱就像选择菜品一样简单,真正的交流似乎变少了?

格雷姆·辛浦生:当然,我生在社交媒体出现以前的时代,在我看来,社交媒体上建立的更多的是联系,而非关系。有些人在社交平台上有一千多个好友,但是这当中有几个是交心的呢?我认为,这让我们对关系的态度变得漫不经心,缺少了对彼此的关注。我们也会看到,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些不合适的、冷漠的行为,如果是面对面,可能人们不会这么做。你获得了关系的数量,但失去了关系的质量。对我来说,每段关系都是很真实的,我希望和每个人建立最好的关系,而不是说,一些人不太重要,一些人持有另外的观点,所以我可以霸凌他们。在一个小社群里,你不会这样做的,你会包容持有意见的人。

北青报:您刚才讲到,真正有趣的人能够相互见面,但是年轻人关注的可能都是潮牌,或者买了一个什么样的包,现代的年轻人好像没有像以前那么有意思了?

格雷姆·辛浦生:不,我不这么看。我不觉得这代人比前面几代人更糟了。人们到了三十多岁,都会开始更关心物质的获取,因为他们需要组建家庭,需要安全感。二十多岁的人会说,我不需要他们,我玩得很开心,然后他们开始恋爱,结婚,在职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陷入职场竞争……“我好像不如那个人赚得更多。”有些人永远都不会停止对财富的追逐,他们会一直拼下去,有些人会陷入中年危机,有些人进入45岁、50岁会感到满足,“我不需要更多的钱了,我赚得够了,我想要追求我真正的热情,我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我的选择。我放弃了信息技术管理方面的稳定工作,成为一名作家,我没指望通过写作赚钱,但我当时想,再赚更多的钱对我来说没那么重要了。

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

特约翻译/闫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