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日在北京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称,北上广三地新社会阶层人士中,49.1%的人拥有100万元~500万元的住房,8.5%的人拥有500万元~1000万元的住房。
12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的《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在京举行。书中收录的《中国特大城市新社会阶层调研报告》披露上述数据。
新社会阶层人均年收入超16万
报告对“新社会阶层”的界定,援引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发布的《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即新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
报告指出,新社会阶层的高收入特征明显。从个人收入来看,新社会阶层在过去一年的平均收入达到166403元,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75184元,是其2.21倍;而在家庭收入层面上,新社会阶层过去一年的家庭总收入均值达到288826元,是社会平均收入147573元的1.96倍。
具体到北京、上海与广州三地,新社会阶层内部的收入也呈现巨大的差异化现象。从家庭总收入来看,居住在上海的新社会阶层的收入达到369131元,为三地最高;北京次之,为259978元;广州最少,为201772元。在工资性收入方面也呈现类似的特征。而在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方面,广州的新社会阶层的收入在三地中排名均为第1,达到38447元,这可能与广州的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更强、重商氛围浓厚、有更多的人从事经营活动和财产性活动有关。
新社会阶层近半拥有超百万住房
对新社会阶层的住房状况调查发现,新社会阶层拥有自有住房的比例为60.8%,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57.2%;而在租房居住这一项上,新社会阶层的比例(31.6%)略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33.2%)。
从住房面积来看,北上广三地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3.19平方米,而三地居民中的新社会阶层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15平方米,超出社会平均水平14.94%,表明了新社会阶层拥有更大面积的住房;而在其拥有的住房市值方面,49.1%的新社会阶层拥有100万元~500万元的住房,8.5%的人拥有500万元~1000万元的住房,这两项的比例均略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报告认为,在当前分化的社会中,住房所在的小区类型不仅可以反映住房的等级与品质,其体现的空间区隔程度更指向了一个社会经济地位。从小区类型来比较,北上广三地新社会阶层中有66.7%的居民居住于普通商品房小区,另有4.8%的居民居住于别墅区或高级住宅区,其所占比例均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而居住于未经改造的老城区或单位社区的比例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超六成新阶层认为不属于“中产阶层”
调查数据也显示,当前北上广三地新社会阶层中只有30.5%的受访者认为其所在的家庭属于“中产阶层”,64.7%的受访者认为其家庭不属于“中产阶层”,另有4.8%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另外,认为个人属于“中产阶层”的新社会阶层的占比更低,仅占27.0%,69.5%的新社会阶层认为其个人不属于“中产阶层”。
报告认为,从具体的原因分布来看,无论是家庭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新社会阶层都认为收入水平、资产总量和消费水平不够是其没有进入“中产阶层”的主要原因。其中,有83.3%的新社会阶层认为其家庭由于收入水平不够而达不到“中产阶层”的标准,82.0%的新社会阶层认为其个人由于收入水平不够而达不到“中产阶层”的标准;认为是资产总量原因的则分别占到60.6%和58.1%。
据了解,此次调查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第一阶段采用地图法随机抽样,获得了3004个常住人口的样本数据;第二阶段采用适应性区群抽样,共获得3006个常住人口的样本数据,其中包含了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新社会阶层的样本。报告通过相关数据推算称,北京、上海和广州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群体规模分别约占8.4%、14.8%及13.6%。
文/北青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