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截止至7月4日,我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1.2%。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专家艾婉秀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异常复杂,主要呈现累计雨量大、涝重于旱;入汛早、暴雨过程多、强度大;强对流天气重发多发,造成的灾害重;强降雨引发的洪涝和泥石流灾害明显偏多偏重;首个台风生成晚、总数少等5个特点。
艾婉秀介绍,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346.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1.2%,为1951年以来第二多,仅少于1998年;松花江、辽河流域降水量分别偏多47%、25%,长江、珠江流域分别偏多27%、20%,淮河流域偏多11%,其中松花江、辽河、长江流域分别比1998年同期偏多28%、13%和1%。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吉林、重庆、黑龙江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不仅降水量偏多,南方地区暴雨过程频繁、降水强度也较大。华南地区3月21日入汛,比常年偏早16天;入汛以来南方出现22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有150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广东信宜等23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强对流天气频发也是今年显著的气候特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共发生3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伴有风雹天气的达32次,为近5年来最多,极端风速和冰雹强度均为近5年来最强,风雹灾害为近年来最重。雷暴大风频次偏多、影响范围偏大,10级以上大风站日数超过2012年至2015年总和。
较多的降水也给防汛带来了极大压力。据水利部门统计,今年强降雨已导致全国30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为近5年同期最多。目前,长江已经形成今年第2号洪峰。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发生地质灾害2232起,造成191人死亡或失踪。
此外,备受关注的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于7月3日8时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首个台风生成时间之晚,仅早于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的1998年。今年以来生成台风个数比常年同期偏少3.9个,比去年偏少10个。至今尚无台风登陆,比去年同期偏少2个。
由于同是厄尔尼诺次年,今年我国的气候背景和气候条件与1998年有许多类似之处,因此今年的雨情和汛情与1998年有一定可比性。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气候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与1998年相似,今年长江流域降水明显偏多也是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结果。1998年6月至8月,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之后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嫩江、松花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有的重涝年份。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强降水过程频繁,降水量多、强度强。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暴雨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松花江流域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多,辽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五多,而且以上两个流域的平均暴雨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不过与1998年不同的是,今年雨带位置南北摆动大,暴雨过程比1998年偏多6次,但最长持续时间不如1998年。
(北青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