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4日下午海淀警方通报,7月3日下午,海淀警方接群众报警,在海淀区阳台山附近树林内一男子上吊死亡。经民警确认,死者为6月27日海淀静淑苑公交车站持刀伤人案犯罪嫌疑人,公安部A级通缉令通缉对象金重齐(男,53岁,本市人)。
金重齐的死讯传来,他所居住小区的居民们终于长出了口气,人们不用再担心这名中年男子所带来的威胁。在此之前,6月27日的下午,他在北京市学院路静淑苑公交车站上挥舞着刀具,致两人死亡、一人重伤。
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金重齐被发现时,尸体已出现腐烂,仅能从其所穿的衣物和随身携带的证件上初步辨识他的身份,最后经过DNA比对最终确认是他。
公交站台致两死一伤嫌犯自缢身亡
6月27日下午2时许,海淀区静淑苑公交站台上,一名男子在与他人发生纠纷后,持刀扎伤了三人,最终两名伤者身亡。
事发后,现场血腥的照片在社交网站上流出,目前公开报道的消息指出,这场造成两死一伤后果的重大刑案,竟是由于一个公交车上“踩脚”的小纠纷引发。
警方经过调查走访,确认了嫌犯的身份——便是之后被公安部列入A级通缉令、悬赏5万元追捕的金重齐。
根据通缉令的信息显示,金重齐现年53岁,其户籍所在地位于马甸街东街8号。如今,其户籍所在地的位置,已经成为一片写字楼和商场,无人能够知晓他的情况。
7月3日下午,金重齐的尸体在海淀区与门头沟交界处的一处山上被人发现,警方立即进行现场勘查。这个用自缢来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上穿白色格子衬衫,下穿蓝色牛仔裤,与警方之前掌握的金重齐的身份高度吻合,其携带的身份证件,也指向了金重齐。
4日海淀警方发出通报称,7月3日下午,海淀警方接群众报警,在海淀区阳台山附近树林内一男子上吊死亡。接警后,民警迅速开展工作,经工作确认,死者为6月27日海淀静淑苑公交车站持刀伤人案犯罪嫌疑人,公安部A级通缉令通缉对象金某某(男,53岁,本市人)。警方正在进一步工作中。截至目前,海淀静淑苑公交车站持刀伤人案造成李某(男,27岁,黑龙江省人,某公司职员)、孟某(男,54岁,本市人,无业)死亡;叶某(男,31岁,本市人,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受伤,经救治现伤情稳定,无生命危险。
居民感觉他像是“隐形人”
一个53岁的男子,一起简单的纠纷,何以引发如此后果?
这个问题,成为不少人的疑问。在警方缉捕金重齐的期间,北青报记者也对这个年过半百的男子进行了些许“勾勒”,试图从一些细节处还原些许这个杀人嫌犯的近况。
自从今天金重齐的死讯传来,他所居住小区的居民们终于长出了口气,人们不用再担心这名中年男人所带来的威胁。在此之前,6月底的一个下午,金重齐在学院路静淑苑公交车站上挥舞的刀具,致两人死亡、一人重伤。
寻找金重齐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公安部A级通缉令上所提到的那个以“村”为单位的户籍地址早已不复存在,那里地处北三环的边沿,或许在金重齐出生的年代,确曾有过大片的农田,如今则被毗邻的高楼大厦所代替。
记者前去探访,发现绝少有老住户搬回这里,更没人记得金重齐这个名字。
直到事发几天后,记者发现了一个微博,头像照片正是A级通缉令上那个穿着西装、身体壮实的男人,进而浏览内容,几乎可以确定,这就是金重齐本人的微博。
记者在6月30日傍晚来到了海淀区的某处小区,这里距离静淑苑公交车站不过2公里距离,当通缉令发布之后,小区居民们突然发现,那个叫金重齐的男人就曾生活在自己的身边。
“太吓人了,网上的消息我们都看见了!我?我没见过他......”在小区人们口中,金重齐此前在这里的生活好像隐形一般。有人说他住在这里属于公租房的性质,但这消息仅是来自于口口相传。有人说蹲过“大狱”,这也仅是来自于对他微博中那张看守所门前照片的推测。
也无怪小区居民们的知之甚少,这片小区2012年才刚刚建成,除了部分回迁此处的老街坊们,30层的楼高里,更多的是租住这里的年轻白领或留学者,忙忙碌碌中的人们,少了些彼此了解的机会。
寻找金重奇住所意外遇到蹲守刑警
连着敲了三户房门,终于有一位大妈一边用身体挡住门缝、一边告诉北青报记者,金重奇可能就住在某栋居民楼的顶层3002室。“还找他干什么?太吓人了!”大妈说。
到了30层的那一瞬间,记者好像听见金重奇房间内传出了声音。想着这一定是幻觉,先敲敲另外几户房门试试。无奈,一户迟迟没人应声,另两户甚至没有安装猫眼,不可能有人居住。
正要离开时,金重齐的房间内又传来了声响,这次一定不是幻觉。轻声扣着房门,记者想到了三种可能性的存在,警察、金重齐的家人、又或是金重齐自己......
几乎在房门打开的同一瞬间,三个男人从里面冲出来,围住了前来探访的记者:“你是谁?”
三个人穿着便装,准确的说是一水儿的跨栏背心,其中一人手里拿着警械,记者被带进了屋里,又是厉喝斥传来:”蹲下!”
与此同时,一张警官证摊在了记者的眼前。看来,还是第一种可能性占了上风——“偶遇”了蹲守在这里的重案刑警。至此,此行的目的算是达成,至少这里确实是金重齐的家。
说明来意、查验过证件,刑警找了把椅子让记者坐下,记者这才有空看看四周的环境。怨不得三人的背心打扮,虽然只是间一居室的屋子,但没有空调,只是台风扇呼呼的转着,屋里异常的闷热。
嫌犯家中陈设简单蹲守已进行多日
曾有一位见过金重齐的居民说,大约一年多前看到他搬来小区,当时正在搬运家具。陪在金重齐身边的,有一名高个子女人。但看眼前屋里的陈设,却更像一名单身汉的住处,客厅的一边不伦不类的放着一个上下铺,另一边的桌子上各种食品和药品杂乱的码放在一起。还有台电视机被套上了外罩,看上去许久不曾使用。
客厅本不大的空间里还放了张桌子,局促的缝隙里北青报记者和三名刑警相视而坐,气氛有些尴尬,显然双方都不是彼此希望出现在这里的那个人。
年纪最大的那位刑警还再担心记者“莽撞”的行为带来的危险,在他的描述中,金重齐的性格残暴,还有喜好阅读的习惯,无论是与他相遇还是被他看到有民警蹲守的消息在媒体发布出来,都不是件在侦查阶段应该发生的事情。
关于金重齐暴戾的性格,在他的微博上也可见一斑,字里行间的充斥着怨气,却不见说明动怒的具体原因。在他的一张拍摄于家中的照片,高昂着胸脯,手里提着一把双截棍,背后墙边还靠着把长弓。这一晚在他的家中,记者也看见那副把双截棍就搭在阳台的扶手上。
蹲守是件辛苦的事,并且没有一个期限存在。时钟已经过了深夜11点,记者和三位刑警的交谈陷入了冷场,最年长的那位拿出个一个袋子,取出一瓶瓶降压药、去暑药,一把塞到了嘴里。
不多会儿,派出所的民警赶到小区,记者还要去所里录一份更详细的笔录。临走前,久未开口的年长民警从冰箱里拿了瓶矿泉水递过来:“放心喝吧,这水不是他的。”
因为要为蹲守保密,由两名年轻刑警带着,将记者送到了小区门口的警车里。
到了派出所,依旧是关于事情经过的常规询问,只是在最后又多了一段对话。
“为什么要去这个小区?”
“确定是不是金重齐的家,想了解这个人。”
“你要是碰见他怎么办?”
“报警,然后聊聊。”
“......”
两个职业间终究有些彼此很难理解的地方,对话也没在进行下去。
从派出所出来时已是凌晨,记者刷了下网页,发现有人甚至根据金重齐逃跑的方向,推测出了一条穿山、越河、扒火车的路线。
小区居民传言嫌疑人精神“有问题”
金重齐,这个53岁的男子,有自己的微博,在微博上他总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话语。和他同住一个小区的居民,也说“这个人精神有问题”。
在楼下,有多位居民表示命案发生后,才听说金重齐住在这个小区,有人确实曾见过他,但没有人认识他。一位居民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个小区是回迁楼,2013年才正式入住,除了回迁房,还有很多廉租房、公租房,而嫌疑人并不是回迁居民,他所住的应该是廉租房或是公租房,户型是一居室。
这位居民称,小区里的居民大家都互相认识,没事总在一块聊天,但廉租房和公租房的住户他们很少接触。命案发生后,对比网上通缉令的照片,有几位住户说曾在电梯里见到过。
另一位居民也证实,金重齐确实住在这个小区。她称,大概在一年多前在楼门口见到金重齐搬家来此的景象,还有一位40多岁左右、瘦高的妇女。之后,这位居民在电梯、楼门口也见过几次金重齐,但没有跟他说过话。“通缉令上的照片和他本人不太像,但网上流传的照片和他现实中一样,黑色稍长的头发,常年穿着牛仔裤”,这位居民说,嫌疑人身体挺壮,不像50多岁的人,平时走路特别快。
事发当天,有警察、警车来到楼门口。
而小区里还传闻,金重齐精神有些问题,他的媳妇和儿子已经向警方上交了相关证明。金重齐曾发微博称,自己的邻居在秘密监控他,公交车上也有一男一女化妆成情侣跟踪他,甚至连他晨练,都会有人在监视。而他的这些说法和在小区里的行为,时常让大家感到莫名其妙……
文/北青报记者 刘汨 匡小颖 王天琪 池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