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访量决定销售业绩的好坏

(2012-12-17 15:06:00)
标签:

拜访量决定销售业绩

拜访量销售生命线

销售631法则

销售六三一法则

拜访量

分类: 市场销售管理

作为一个销售人员,你可以没有销售技巧,也可以没有销售经验,但你不能没有拜访量,离开拜访量的销售一切都是空谈,拜访量不仅是业绩好坏的保证,更是销售的生命线。

如果销售人员只注重“销售技巧”,那么你可以去教书,不适合做销售,做销售离开拜访量一切都是空谈,你可以什么都不懂,对行业不了解,对产品不熟,不懂如何与客户打交道,但假如你每天拜访8家客户(只是假如,这个根据行业和客户不同会有区别),一个月下来拜访一百多家客户,你也什么都会懂了,客户会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做销售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有,那也是客户教的,不是老师教得了的,你拜访量越高,你的销售技巧也提升的越快。

销售有个631法则,即销售业绩里面有60%的份额靠拜访量,30%的份额靠销售技巧,10%的份额靠运气。很多新人进到公司,连产品都不熟,甚至报价都不太了解就签单了,这个就是靠运气。但没有60%的拜访量,天天坐在办公室里,不出去跑,如果没有足够的拜访量作为支撑,也不太可能出现长久的运气。还有些人刚接手一个区域,对区域还不是很了解,对核心客户还没有搞清楚,个人业绩立马就上升,我认为这是本区域的一种自然增长或者是前辈的一种积累,也是一种运气。如果后面没有一定的客户拜访量做为支撑,他这种运气将会很快消失。

人是有感情的,如果不出去见客户,不经常与客户互动,你怎么能与客户建立感情呢?如今的市场竞争都很激烈,每个区域都会有很多竞争对手在做,一旦竞争对手跟你的客户提前建立了感情并发生了买卖关系,你的客户就可能就会变成竞争对手的客户。如果竞争对手一天跑两家客户,你一天跑四家甚至更多,那你将会比竞争对手积累更多的资源。

一个好的销售,首先要对自己的产品了如指掌,其次是对竞争对手的产品如数家珍,再者要成为一个杂家;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什么样的人都要能聊的上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其实这些都是在市场上学来得,都是通过拜访量让客户教得。

人与人打交道是最深的学问,人和人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不同。与人打交道的拿捏,才是世间最难学的学问。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你拜访量大了,你接触的客户就会多,你的个人成长就会提高,说的也是这么个道理。

拜访量包括面和质两个方面,面是指量,你拜访的量一定要多,这样机会才会多,说白了效率型的销售模式就是一个概率性的游戏。质是指质量,你拜访的质量一定要高,比如这个客户你觉得会是准客户,让客户看到你得次数比看到竞争对手的次数要多,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那你成功的机会就会比竞争对手要大。因此拜访量既要保证量又要保证质,对新手来说如果没有能力做到质,那么就先做到量,跟客户去学,客户会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销售的质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之上的。

不同的市场,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业绩好与坏,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自己跟自己相比。不要抱怨公司政策不行,也不要抱怨自己的区域不行,更不要抱怨竞争对手太强势。东西如果好卖,公司花钱招销售来干什么呢?招聘你,就是让你来平衡内部困难,克服外部困难的。我们应一直反省自己:我的拜访量增加了吗?我厌倦了吗?我理应认为“拜访量就是业绩好坏的最大保障!”

销售的成功法则其实很简单,而成功者却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法则太简单了,不重视,没有坚持下来,所以他们与成功擦肩而过了。如果让我给销售定一个武功秘籍,拿到它可以天下无敌,那么这个秘籍就是“执著”。

另:各位现在作为XXXX的销售,你可以特立独行,你也可以非常有个性,但你不能没有拜访量。你可以找到你喜欢的客户重点公关,你可以找到你聊得来得客户深入沟通,但前提是你必须靠拜访量来支撑概率找到他们,然后做他们的工作。因为这个市场目前还足够大,我相信两年之内以省为单位的区域,即便你保持足够的拜访量,还会有大量的潜在客户足够你去拜访。

一个区域的市场开辟分三步:

第一步:通过拜访量找到能做的客户,重点公关。暂时不能做的,酌情缓缓放放。即“先找到我们的客户在哪里?”

第二步:能做的客户都有掌控了,不能做的客户去跟竞争对手去抢。即“看住我们的客户,去抢别人的客户”

第三步:通过市场策略运作该区域,增强软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兄弟们加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