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前程似锦
前程似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83
  • 关注人气: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小学  感悟幼小衔接

(2018-03-21 10:00:01)
分类: 大一班石煜婧

走进小学  感悟幼小衔接

今天我有幸和我园大班级部的孩子们一起来到天衢中心小学进行参观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半天时间,但通过实地参观校园、观摩示范课,使我感受颇深。

  一、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走进天衢中心小学,无处不让人产生“如在文化中”的感觉,真正体会到了“文化育人”的无穷魅力。每一间教室都干净、整齐,独具文化特色。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展示板,展示板中有的张贴着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有的张贴着手工作品,有的还张贴着学生优秀作业展品。各个板块错落有致,精彩纷呈。每一层楼的走廊墙壁上都挂着名人语录或名画作品,即使在墙壁的角落也张贴着温馨的提示语。行走在其中处处让人感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

  二、朴实、精彩的教学模式。

  我们观摩的是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我却对“情智教育”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整个课堂上教师不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聚焦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健康情感的激发上。课堂上老师讲得很少,只对学生的学习做适时的点拨和指导,真正做到了精讲。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和探究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当堂提出疑问,教师并不立刻做解答,而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答疑。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课堂的效率高,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三、种类多样的功能教室

除了参观学生平时上课的教室之外,工作人员还带领大家参观了别具风格的功能教室,包括科技馆、图书阅览室、手工作坊、音乐舞蹈室、美术室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不同的社团并在功能教室里完成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提高自信心,提升社会竞争力。

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在参观校园的同时,我也在反思平时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是否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毕竟,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大班下学期应开展一些相适宜的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有良好的过渡,同时也让家长积极参与活动,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真正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完成人生中关键的过程。  

结合今天所观察到的小学生的学习常规以及活动常规,我觉得接下来我们的幼小衔接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1)适当延长集体活动的时间。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五分钟左右,让幼儿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比如做一些手工或阅读作业,请家长辅导幼儿按时完成,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等。

3)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坚持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幼儿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相应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4)养成自我管理学习用具的好习惯。通过展开专门的教育活动(漂亮的文具盒、我的好朋友——书包等),让幼儿学会使用学习用具以及怎样保护学习用具,重要的方面是让幼儿使用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具来管理自己的物品。让幼儿了解学具在书包里的摆放顺序,教幼儿掌握整理书包的一般技巧,教幼儿懂得爱护书本是小学生的责任的道理。

5)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的好习惯。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对如何正确看书(看书的姿势及用眼问题)、正确握笔的方法、写字的姿势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遵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为能遵守小学作息时间奠定基础。

2)培养幼儿养成早起的习惯。开展家长工作,让家长配合,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3)自己的事自己做。让幼儿开展自我服务和他人服务性的活动,如自己穿衣、收拾图书和玩具、自己擦桌子、积极参加值日生活动、自己的衣物自己管理等。要求家长也在家庭中提供相应的机会,增加幼儿的生活能力。 

3、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 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早操,户外活动等,增强幼儿体质。鼓励幼儿不随便请假。

4、家长开展对孩子心理适应的培养。  如:孩子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孩子的作息时间、孩子的各种生活能力(自我管理、与他人交往、应付突发事件、安全意识等)、孩子的心理素质等。 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为孩子顺利地走进学校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http://s2/mw690/001Up77nzy7j3RKO8Exe1&690 感悟幼小衔接" TITLE="走进小学  感悟幼小衔接" />


http://s11/mw690/001Up77nzy7j3RKSMNs8a&690 感悟幼小衔接" TITLE="走进小学  感悟幼小衔接" />

http://s3/mw690/001Up77nzy7j3RKGZxw42&690 感悟幼小衔接" TITLE="走进小学  感悟幼小衔接" />

http://s5/mw690/001Up77nzy7j3RKWWwc64&690 感悟幼小衔接" TITLE="走进小学  感悟幼小衔接" />

http://s3/mw690/001Up77nzy7j3RL7dpEc2&690 感悟幼小衔接" TITLE="走进小学  感悟幼小衔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