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昨天(4月5日)下午1点多,长春南湖大桥南侧,靠近东岸,出现一具浮尸。经过警方确定,为吉林省实验中学去年11月9日失踪的男孩。
现场的目击者说,男生,身材挺高,穿着校服和运动鞋,身旁还有书包。一名男子现场辨认后,称是去年冬天走失的孩子,在省实验中学读高一。去年11月10日,曹先生一家报案儿子失踪。监控录像显示,9日早上7点多,小曹的身影出现在南湖大桥附近,随后转身向东侧走去。之后再查找附近的监控录像,没有线索。警方推测其投水自尽后,因天气转冷结冰,一直在南湖水底未被发现。
男孩姓曹,16岁,从小学习优秀,性格内向。这个初中成绩优异的男生,在高一因成绩出现落差,曾产生休学的念头。在他失踪前一周,孩子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不理想。
他曾经留下有关考虑休学的一封信:“其实,我不是那种见到困难就退缩的人,但我仍坚定地选择休学,而非挑灯夜战、四处补课……在我预判自己无法在高中取得优异成绩后,很伤心却又没有勇气去自杀……”
书包、校服、运动鞋都在,然而他的生命没了……
一个16的花季少年,就这样被学习压垮了,被摧残人的应试教育无情的夺去了生命。而今,他再也不用为功课烦恼,不用再去上晚自习,不用去补课,不用为分数而忧……
如果我们指责这罄竹难书的应试教育制度,就会有教育官员跳出来说:这是个案。一个是个案,两个是个案,成千上万个也是个案吗?类似的“个案”在中华大地每天都上演着。即便真的是个案,我们也应该反正,修正我们的教育误差,使教育成为真正光辉的事业,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当然,孩子走极端有其自身的因素,比如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但也恰恰说明我们的教育有问题。
试想,如果不是这样“一考定终身”只认分数的教育制度,孩子会离去吗?
试想,如果孩子不是上这所全省“顶尖”的所谓重点学校,孩子会轻生吗?
试想,如果不是“唯分数论”关注孩子精神注重心理健康,孩子会自杀吗?
人生没有如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