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两度住校生活
(2013-12-16 08:33:30)分类: 育儿笔记 |
高中,是我特别向往的地方。
再过一个月,我就可以进入高中的校园了,而当您手捧着这本书,“听”我畅想的时候,我已经在高中的教室里上课了。真的是很期待高中的学习生活呀!
还有一个月高中就开学了,作为一个高一新生,我对高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我的教室在几楼?我的同学都啥样?我的老师是和蔼还是严厉?
答案很快就要揭开了。
由于我的强烈要求,所以爸爸早在我上小学时,就答应我高中时让我住校,现在,这个愿望终于要实现了,我要住校了!
真想知道我的宿舍是什么样子的,跟我一个宿舍的姐姐们是什么样的呢?一切只能在我的猜想中进行。据说住校的床是分成上下铺的,那么我想住在上铺,因为住在下铺很方便,不用爬来爬去的,但是我年龄小,应该把下铺让给姐姐们,这是妹妹应该做的,况且在上铺可以清楚鸟瞰整个宿舍,空气一定也很好。接下来要把自己的小床好好“打扮一下”,初次见面,总要给它化化妆吧:首先要弄一套漂亮的被罩,这样看上去才好看,然后在床头摆上两个我心爱的小娃娃,再挂上点小装饰品,真是美丽极了!
床布置好了,下面要跟同宿舍的同学打个招呼,“你好,我们以后就住在一个宿舍了,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我在心里想象着见到宿舍的同学,怎么跟她搞好关系,还是应该先问问她的名字,“你好,我叫范姜国一,你叫什么名字?”或者……
各种猜想都在我的脑袋里,像放电影一样预演了一遍,想完了宿舍,下面想一想食堂吧,食堂是打卡的,还是直接交钱的呢?就算是打卡吧,每天中午,下了课,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食堂,食堂里面有很多来吃饭的学生和老师,排着队点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菜,按照价钱打卡,然后找一个干净的座位,慢慢的吃起来。感觉还真是好呢!
而后,我们到校园里转一转吧,我慢慢想着:学校好大,环境也很不错,树木茂盛,在阳光下形成了让人惬意的树荫,走累了就歇一歇,如果时间还够的话,就回到宿舍休息一下,准备下午的学习……
一天过去后,下了晚自习的我疲惫的躺在自己精心布置的小床上,想着一天的事情,搂着可爱的小娃娃,静静的入睡,在梦中度过一个寂静的夜晚。第二天,迎着昭阳,精神抖擞的迎接新的一天。
我深知,上了高中后,需要付出很多:玩耍的时间会变少,但是,毕竟我长大了,我用玩耍的时间来换取了更饱满的知识,我觉得——值!上了高中后,睡眠的时间也会变少,晚自习、早自习挤压着我们的睡眠,但是面对着一个个的难题,我不怕!
还有一个月,我就可以完成我刚才的畅想,我真心祈愿这一个月不是很漫长。
高中,我来了!
带着对高中生活的美好憧憬,女儿范姜国一(依依)于2009年8月19日,迈进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开启了她的住宿新生活。刚到新环境,尤其是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住宿,孩子感到啥都新鲜。第二天,她就兴高采烈地来电话,把住宿生活详细介绍了一番,从房间、床铺到舍友一个都不少。
开心地住了一个学期后,依依和我提出不想住校了,原因是休息不好。按学校的规定,晚10:30熄灯睡觉,但宿舍有些孩子不睡觉,有的相互聊天,还有的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等都安静下来,至少要11点半,甚至12点,老师不能天天来抓,自己又不能去“揭发”,无奈为了保证睡眠和更有效地学习,孩子只好提出退寝通勤。
最初让女儿住校,一是孩子主观上想自立,有此愿望;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住校生活,相关能力得以较好的锻炼,孩子也得到了新的体验,应该说最初的想法均得以实现。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个别孩子的不良习惯,不仅影响依依的睡眠,还容易给孩子学习与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我答应了她的退寝要求。
要求得到满足,孩子很高兴,第二天就去找班车车队队长办理通勤手续。虽说当时孩子只有13岁,但我相信她的沟通能力,所以就同意她自己去谈了。三天后,孩子乐呵呵的拿回了校车通勤证。这期间,为了通勤的时间(学生放学的时间不一样)、站点、车费等问题,依依先后三次到办公室、两次电话与车队队长沟通,经过几次“艰苦卓越”的谈判,终于乘坐上了学校的校车往返家校之间。
通勤一年后,女儿高二下学期,由于我出差的频率增加,再加上依依的课业越来越紧,为了孩子的安全和更好地学习,我建议她住校,这样她又重新办理了住校手续,二次开启住校生活。
这次住校之前,我和老师做了特别的沟通,就是针对当初孩子退寝的一些原因,老师介绍说,现在孩子都快上高三了,个个都知道学习,所以那些不良的行为很少有,让我放心,依依住校会对其学习有一定的帮助的。这样,我也就安心让孩子住校了。
新的住校生活,孩子少了一份新奇,多了一份友谊。
一年后,2012年6月8日,刚刚走出高考考场,我随女儿来到她的宿舍,搬回了她的各种物品,住校生活就此结束。
依依是个恋家的孩子,住校的这两年来,每个周末都回家,即便高三临近高考,孩子也要回来小住一日。有时考试结束,学校只放半天假,她也要回来,晚上和我聊聊天,下下棋,看会儿电视,然后第二天一早再赶到学校。当然,只要回家,我就会为她做可口的饭菜,孩子流露过学校食堂的饭菜不是很好吃,所以吃起我做的饭菜,感觉特别香。
即便我出差不在家,周末依依也回来,邀上她丹丹姐,一起共度周末。有时,学校只放半天假,我不想让孩子来回折腾,可又不忍心让她失望,孩子想回家是对家有依恋,对我这个家长有感情,说明我的家是充满温情的,能够给予孩子她所需要的爱。相对于那些周末出去玩,或者宁肯住校,也不愿回家的孩子,我该是何等幸福啊。
“家”是什么?在孩子心里,是温馨的港湾,是温暖的怀抱,是温情的暖巢。家是一盏灯,让孩子不再害怕黑夜;家是一把大伞,使孩子不再担心风吹和雨打……
这就是我给孩子的家,家校之间,孩子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