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官、富、星”于一身的“二代”李天一轮奸案已经尘埃落定,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接过的一则类似咨询案例。那是一个身为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他的孩子从小到大,上的是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可现在却每天沉迷酒色……
优越的家境
在我的咨询案例中,除了情感问题以外,教子问题占有很大的比例。走进心理所的父母和子女,无不围绕着亲子关系、孩子成才的话题诉说着各自的苦衷和烦恼。而赵耶(化名)的父母就是这诸多来访者中的一对。之所以说到他们,是因为和他们家境反差太大的教育结果……
最初是赵耶的舅舅突然来访,他是看了电视台播放的关于东子的专题节目之后,找到我的。他说,他的外甥问题很多,让全家人操心,父母束手无策。由于他的姐姐家不在本市,姐姐、姐夫又都很忙。因此,他就先代姐姐来咨询一下。
我和赵耶的舅舅简单聊了几句,他说姐姐家在一个地级市,两个人的工作都很好,家庭条件也不错。但对赵耶的情况始终决口不提,告辞的时候,我们约定了和他姐姐的会面时间。三天后,赵耶的母亲走进了我的心理所。
这是一位看上去雍容华贵的中年女性,穿戴考究、气质高雅,经过精心修饰的脸看不出一点皱纹。只是忧愁很分明地写在脸上。“我现在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您如果能救我的儿子,怎么感谢您都行!”刚刚坐定,她就急切地说。
我劝慰她先不要着急,慢慢把情况介绍一下。她说,她的儿子17岁,她和丈夫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所以从小到大,很注重对他的培养和教育。为了他的成长和成才,两个人动用了一切能够利用的条件,为他创造最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原以为,付出就有回报,在优越环境中接受教育的儿子,会比别的孩子高出一筹,会取得骄人的成绩。却没想到,他会成长为今天这个样子。
“真不明白,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怎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她摇头叹息着,发出这样的感慨。话题自然而然谈到了她的家庭:赵耶的父亲在当地任副市长,而且主管文教卫生,母亲则是本地一所中学的校长。
赵耶的父亲出身于贫苦的农家,天资聪颖加上好学勤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考进了京都的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赵耶的父亲分回家乡地委,任地委书记秘书。27岁时升任团地委副书记,成为当时全市最年轻的处级干部。5年后,该地区撤地设市,他改任市文化局副局长,后任局长,41岁升任主管文教的副市长。而赵耶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毕业于师范学院,从普通教师到教导主任再到校长,也算事业有成。
富贵的教子
就在赵耶父亲当上团地委副书记的那年,儿子赵耶出生了。双喜临门,望着健康可爱的儿子,想想自己的成长和奋斗历程,赵耶父亲发誓,一定要让儿子幸福快乐地成长,不让他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并把他培养成比自己还有出息的栋梁之才。
为此,他要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然后考上最好的大学!自己小时候没有这样的条件,现在他完全有能力为儿子提供这些。因而,多年来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誓言,为儿子铺出了一条富贵的教育路。
就这样,在父亲和母亲的殷殷期望下,赵耶一天天地长大,先是上了全市条件最好的幼儿园,然后上了市里最好的小学。在儿子的身上投资,花多少钱,赵耶的父母都不心疼。赵耶小学毕业时,尽管成绩一般,但有个当局长的老爹,所以他很轻易地就进了市里最好的中学。
为了把赵耶的学习成绩搞上去,赵耶的母亲可以说用尽了各种办法,甚至为了让老师重视他的学习,不时的给老师送很贵重的礼物,并一再拜托老师对赵耶多用心一些。可是,儿子的学习成绩仍不见提高。
而且小毛病还越来越多,随着父亲的职位越来越高,赵耶的脾气也越来越坏,人也变得越来越傲慢,全然一副少爷的派头。他要看不上谁,从不和人家多说一句话。在学校,有时连老师的话都不听。老师碍于他父亲的权势,也都让他三分。
在家里,因为从小有保姆照顾饮食起居,赵耶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都十多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早晨一睁开眼,先喊保姆,然后就像木偶一样,让保姆一件件往自己身上套衣服……
所有这些“小毛病”,赵耶的父母都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关心的是赵耶的学习,一心只想把他的学习成绩提上去。对于他的物质需求,父亲总是有求必应。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小时候日子很苦。现在生活好了,自己又有这个能力让孩子享受,就不该让孩子受委屈。
赵耶中考成绩很不理想,但已经升任副市长的父亲,依旧按预定的计划将他送到全市最好的高中。赵耶父亲寄希望于学校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升学率,期望儿子上了这样的中学,能迅速将学习搞上去,三年后考理想的大学。
送儿子入学时,赵耶的母亲特意找了校长,将儿子分到了一个在她看来不错的班级,而且找了儿子的班主任,希望老师能关照赵耶。后来,她每隔一段时间就给班主任打电话,了解赵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每次老师都说,“这孩子挺知道努力的,就是底子差了点,学起来有些吃力,成绩也不是很理想。不过,相信再过段时间,他就会追上来的。”
听了这些,赵耶的父母很高兴,觉得送儿子上这个学校没白送。想一想,在那样一种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他一定会受同学的熏染,变得用心学习的。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三年后考一所好大学是没问题的。
失败的结果
赵耶初上高中的那段时间里,母亲忙着搞教学改革,对儿子的学习不像以前那么上心。在老师的报喜声中,他们紧绷的神经有了一些松弛。没想到高一下学期刚刚开学不久,赵耶就们惹了大祸。他和同学打架由于出手太重,把对方打成重伤住院。父亲出面才免除刑事责任,但赔了对方一笔钱。
出了这事后,赵耶的父母到学校了解情况,才发现这半年多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实在很差劲。不仅谁都不敢惹他,就连老师都不能随便批评他。欺负了别的同学,老师还得偏袒他,因为怕得罪了他,对市长父亲不好交代。结果,赵耶在学校几乎是横行霸道,学习自然的一塌糊涂。
这次打架竟是为了一个女孩子。原因是赵耶喜欢班上的一个女孩子,两个人来往比较密切。结果那天一个男同学和赵耶喜欢的女孩子多说了几句话,他看着心里不高兴,就把那个男同学痛打了一顿……
父亲将赵耶来领回后,他说不想上学了,无论父母怎么苦口婆心地劝,可就是打死他也不念了。赵耶的父母顿时傻了,对孩子寄予那么高的期望,他突然撂挑子不干了。父亲气恼地打了赵耶一个耳光,大骂道:“你太让我们失望了!”结果赵耶离家出走,三天后才找到。
夫妻俩商量了很长时间,最终下了决心,送儿子出国读书,换换环境,离开他们,失去了市长公子身份的护佑,相信会渐渐改掉那一身的傲慢。于是,他们把儿子送到了新加坡。
儿子一走,夫妻俩的心就一直悬着。赵耶刚去了一个月,母亲就去新加坡探望。从新加坡回来的母亲不断叹气,说赵耶闹着要回来,说在那里生活不习惯,没有朋友,最主要的是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她劝了很久,并给儿子请了一个华人保姆,才消停下来。
此后,每次打电话,赵耶都很不耐烦,没说几句话就是要钱,不给钱就嚷嚷要回来。父母没辙就只好依从,他们寄希望于时间,幻想着时间长了,孩子习惯了国外的生活,就会安心在那里读书了。
可是,刚过了半年,赵耶就回来了。原来,出国后离开了父母的管束,他学会了酗酒,每天都喝得醉醺醺地,甚至还学会了找女人。学校对他教育再三,他就是不改。结果,一次喝醉了酒,把一个同学失手打伤,学校开除了他的学籍。
这下子父母没了主张,他们对赵耶是又绝望又愤恨。可是,在他们无助之时,两人惊恐地发现,儿子每天泡在酒吧,疯狂地喝酒找女孩子,经常彻夜不归……
深深的忧虑
随着赵耶一天天沉迷酒色,父母的担忧也一天天加重。他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他们的富贵教育培养出了一个不合格的人。现在,他们已经对儿子成不成才不再在意了,他们对他没有那么多期望了,能让儿子健康地活着,不这么糟蹋自己,就心满意足了。
赵耶的母亲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她不断地问我该怎么办。
后来在她的引领下,我见到了赵耶和他的父亲。堂堂一市之长,谈起自己的儿子,眼圈禁不住发红,沉重的叹息中流露出疲惫和无望……
看到赵耶因睡眠严重不足而呈现浮肿的双眼,我的心情很沉重,豆蔻年华,而他却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失去了航行的动力。这享受着富贵教育,心灵却贫瘠的孩子呀……
在写这段文字时,我突然想起一个叫“张莹”的女孩。1997年5月,我到陕西财经学院演讲时,认识了张莹,当时她是该校二年级学生、校公关演讲协会会长。后来她参加了由我主讲的“公关礼仪”培训班学习。
有一次,我带全班学生骑自行车去郊游,半路上一个同学的自行车坏了,是她累了一身汗驮着那个同学才到达目的地。后来我才从她的同学那里知道,他的父亲是一所大学的校长,母亲则是一个地级市的副市长,而那辆自行车则是她上高中时爸爸给他买的,后来妈妈单位来车到西安办事,又把那辆已经骑了3年多的自行车给她运来了。接触多了,我发现张莹身上有很多现代青少年所不具备的美德和能力,从中可看出其父母在教子方面的成功。
而在今日,如张莹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少,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如赵耶这般从小生活在温室暖房、锦衣玉食环境中,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的“富“孩子,自私无理,娇纵蛮横。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希望孩子成才更是每个父母的共同愿望。可是究竟该如何去爱孩子,教育孩子,实在是一门学问。用富贵培育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用金钱堆砌起来的成长之路,终究走不塌实。这看似对孩子的爱,实际是害了孩子。
李天一和赵耶的案例,给了我们痛心的警示!
然而,更痛心地是,还有多少这样的家庭,在走着赵耶家这样的教子之路,将孩子培养成了一个只知享受不知奋斗,骄横冷漠的富贵浪荡子,甚至在奢华中迷失自我。
古语说:“富门寒教育”,这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人家来说,实在是一句经典之言。只有从精神上给予孩子健康的教育,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教他正确的立世和为人的方法,给予他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志,才是对孩子理智而饱满的爱。
教子就像作陶器,需要爱心需要技巧,更需要下得狠心去掉有瑕疵的地方,在不断地修饰雕琢过程中,还要舍得放到高温中烘烤。只有这样经过磨砺出炉之后的陶器,才能既美丽又结实,只有经过锤炼和风雨洗礼的孩子,才能成长为优秀的人。富贵滋生的是懒散是好逸恶作,而苦难是培育勤勉、上进的沃土!
教子又无法用作陶器来比拟。因为一个陶器做得不称心,可以回炉重做。可一旦孩子教育失败了,是无法重新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