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听听孩子的“故事”

(2012-03-26 08:46: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家长常常由于工作忙碌,而无暇顾及孩子、难以倾听孩子的心声,由此造成两代人的隔阂。

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最佳听众、最想对其说话的人,便是爸爸和妈妈,每天哪怕是一小时、半小时,甚至是几分钟也好,可遗憾的是,即便是少得可怜的几分钟的倾听都没有。当孩子的诉求几次得不到回应时,逆反心理自然而生,由此拒绝与父母沟通。一旦孩子将沟通的大门关闭,那家长就只有愁苦的份了,在我做心理咨询的十几年里,这样的案例几乎天天都有,一些家长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成年人的偏见总是很多,他们觉得孩子没有什么思维,简单、幼稚、甚至不懂事。其实不然,没有倾听就难以发现,有时候,孩子表达的只言片语都是真实的、可贵的信息。我们要学会理解,学会去问,学会倾听。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

孩子越小越愿意家长来听自己说话,家长应充满耐心与兴趣地倾听,因为这是代际沟通的黄金时期。为什么会有许多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他们交流。其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源于孩子在小的时候,倾诉的意愿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因而渐渐地也就不愿意和家长交流了。

一位12岁女孩的妈妈,在给东子的信中说:

我忽然发现,和女儿变得越来越远了。孩子的卧室不再允许爸爸妈妈随便进入。她有几个好朋友,都是谁什么样子,我也无从知晓。曾几何时,我们母女无话不谈,可现在的女儿,有什么事情都不再和我讲。甚至在没事的情况下,她都不会走出自己的房间。望着女儿紧闭的房门,我愁苦不已。

这天,我终于按奈不住,在女儿关门的前一刻,叫住了她:“学校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和妈妈分享一下吗?”我满脸堆笑。“你那么忙,别在我身上浪费时间了。”女儿说完,重重的关上了卧室的门。

通过女儿不满的话语,我才想起,正是这两年我忙于工作,疏于和女儿沟通所至。记得有时,孩子想要和我聊天的时候,总是被我以各种理由回绝,有时心情不好,还没好气地把孩子打发走,现在想来真的很后悔……

倾听之中,融入了家长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倾听之中,父母分享了孩子的快乐,感受孩子的幸福成长。

我们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家长,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家长。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批评和教育孩子,却忽略了倾听孩子心里的声音。常有家长这样抱怨:“真不知道我家孩子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总是不肯好好听我说话。”可是作为家长,你有没有认真听过孩子说话?家长的目标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但家长能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为长者,我们应该让孩子把意见申述完,要耐心地倾听,如果不等孩子讲完话,家长就主观臆断地下结论,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将会表现得十分强烈,比如案例中的这个孩子。每个人都盼望别人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才会赢得孩子的信任。

女儿依依自小有啥话就爱跟我说,开心的不开心的都有,开心的要我和她一起分享,不开心的要我为她解忧。无论开心与否,我都为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而感到幸福。从孩子会说话起,她就不时地对我说:“爸爸,我要告诉你一个消息。”孩子上学后,每日回来都有消息播报,而且总会带上修饰词,什么好消息、坏消息、快乐的、悲痛的……

倾听的过程就是分享的过程,即便有些事已经过去多年,但是我依然充盈着幸福感。

在倾听的时候,要抛弃对孩子的偏见,我们有的时候会因为对孩子的偏见,认为孩子的想法过于荒唐,由此误解甚至冤屈了孩子。其实孩子有一个丰富的心灵,我们要特别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一顿批驳,而要耐心的问清缘由。

就像依依幼儿园毕业时,谈理想说长大要卖金项链,这件事给了我一个莫大的启示:在孩子做了从成人的角度看来是不妥的事情的时候,或者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在孩子做了有违常规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千万不要“火”字当头,要先问个为什么,听听孩子的故事,或许就会发现也许错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不是孩子有违常规,而是自己的头脑里的框框太多……

家长会听了,孩子才肯说,孩子说了问题才能解决,亲子关系才能更融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