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随笔 |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当属父母对子女之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适度的爱,像雨露和阳光一样,滋润和温暖孩子的心田,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爱也是如此,如果爱的过多,爱的泛滥,爱的丧失理智,那它就如一副毒药,是毒害孩子成长的毒品,而不是成长所需的营养液。
“溺爱”是指过于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娇惯宠爱着孩子;是一种丧失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慈母多败儿”这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句谚语,这里的慈不是慈祥的意思,而是慈善、心软的意思,对孩子一味迁就,纵容不管,通俗地说就是“溺爱”。
《后汉书·仇览传》“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给我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个人因为是独子,所以受到母亲的娇惯,但他由撒娇而顶嘴,由顶嘴而骂母亲,最后竟打母亲。一天他见一只母牛的奶子鲜血淋淋,原来是被小牛犄角触伤了,有人说:“干脆把这头小牛杀了,它竟这样对待妈妈。”也有人说:“牛是畜生,可是有的人连畜生都不如。”这个人觉得大伙是在说他,后来才改过。
这个故事说明,对孩子娇惯不得,孩子的不仁不孝,往往是娇生惯养的结果。
实际上,看看“溺”字的写法,我们就知道,当“爱”泛滥成灾,如水一般淹没了孩子,那么孩子得到的只是一个“弱”字,软弱、柔弱、脆弱的“弱”,在溺爱的围困下,我们身边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
过分地娇惯溺爱,使孩子的自我意识过于膨胀,一个个表现的自私自利、冷漠无情、蛮横霸道,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生来就该父母宠着惯着,事事为他们服务,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甚至指责辱骂家长。
东子一向愿意乐观地看待问题,但事实确比我们想象的要糟,因为现实生活中,在你的身边,你的亲戚、朋友、同事,甚至就在你的家里,是不是曾上演过这样的场景:
刚刚上桌的美食,必须先端给孩子,他们吃着,长辈们看着,他们吃剩的父母才可以吃。如果是他们喜欢吃的,还得留给他们下顿吃;见到好吃的第一个端到眼前,并立即划好势力范围,“这个我爱吃,归我拉!”;新买的玩具,一律不准别的小朋友玩儿,哪怕摸一摸也不行……
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普通的孩子和妈妈。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家后第一件事是先看孩子是不是在写作业,然后忙着做饭、招呼一家人吃饭,孩子刚一吃完,马上催孩子接着写作业,自己一个人收拾了餐桌,便也坐到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学习。
孩子忙完了,妈妈则麻利地打来洗脚水,看着孩子洗脚,然后帮孩子把脚擦干净,端盆走的时候顺手把孩子脱下的袜子带走、搓洗干净。转身进孩子卧室,铺被、整理床铺,将孩子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找出来放在床头,然后唤孩子睡觉。孩子躺下了,妈妈则为孩子装书包……
这位深爱自己孩子的妈妈,平时可以说在孩子身上耗尽了心血。可是有一天丈夫出差了,自己却生病了,躺在床上动不了。孩子放学回来,一个劲喊着饿了。她爬了几次没有起来,就对孩子说,拿点钱到外面买点吃的吧,妈妈做不了了。没想到孩子很生气地一甩手:“凭什么不给我做饭?不行!”妈妈伤心地泪流不止,孩子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呢?
什么是爱孩子,每一个家长都有不同的体会,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在中国,许多家长给孩子的爱都仅仅局限于表面。真正的爱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品格,让孩子能堂堂正正地做人,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己去创立人生和财富。
孩子从需要被照顾和保护,到自己独立生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父母的一定要克服“爱心”,不过多照顾和保护孩子,而是有意识给孩子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做去想去努力,才能使孩子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要靠自己去走。家长的使命不是陪孩子走他要走的每一步,而是舍得放开手让孩子学着自己走路。家长们要做一个“旁观者”,对孩子少“呵护”一点,对孩子的事情少参与一点,要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走路,自己解决问题。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所以说,要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那就是我们的家长们不要娇惯溺爱孩子,让孩子尝受过饥与渴的滋味、并让他了解父母的生活和工作有苦、辣、酸、甜滋味;让孩子知道如何去笑对人生,怎样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这样,使孩子能在今后的艰苦环境中磨砺坚强的意志,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培养他的韧性、耐挫力和受挫后与恢复能力。这样他才能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这些经历将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因此,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就要对孩子适度“狠”一点,理性一些。我所说的“狠”,就是要舍得让孩子去吃苦,要放手让挫折、困难走进孩子的生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让孩子具备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人的一生充满坎坷,未来的日子到底是怎样的,大家无法预料。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人生,是健康的?是成功的?是倒霉的?谁也不知道。所以,为了孩子的明天活得更好,今天就必须让孩子在酸、甜、苦、辣中体验不同的生活,这样经过多种环境锻造的孩子,长大后肯定是出色的,一定会成为社会上最棒的人。
如果您尚存一份理性,那就让孩子远离“溺爱”吧,如果您的爱真的是没处释放,建议去对您的爱人、父母、亲人、朋友、社会,施以爱心,那样孩子的精神营养得以保证,他人也感惠您的爱,使爱的价值更大,爱的光芒更加耀眼……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