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高消费”远离孩子

(2010-08-19 09:12: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评论

高消费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生活消费。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叹息:孩子的脾气太坏了,想吃啥就得马上去买,迟了点就哭闹不休;看到别的小朋友手中有自己喜欢的玩具,抢过来就不撒手,抢不着就躺地上打滚;想要到哪里去玩,如果家长说没时间,马上就大发脾气……

而虽说无奈叹息,但大多数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很少有无动于衷的,要么赶紧哄劝,要么赶紧答应孩子的要求,当然了答应孩子的要求,就要准备好钞票。

有句成语叫“欲壑难平”,说的是如果纵容欲望,欲望将是无止境的。孩子只要想得到什么东西,就立即得到满足,长此下去,孩子就会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更没有耐性去等待欲望实现的过程。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最初主要是来源于家长。很多家长本身就铺张浪费,喜欢炫耀,爱慕虚荣,这就无形当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结果孩子无形中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因此,好的家长要自己学会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关于生活消费,我一是不赞成高消费,而是主张该买的买,不该买的一律不买。

记得依依4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她从长春坐火车去吉林市。临走前,她妈妈为她收拾了一个小包,里面装了矿泉水、饼干之类的食品和饮料。上车不久,列车售货员推着装满各种商品的售货车从我们身边经过,依依小声说:“爸爸,我要饮料。”我故作没听见。依依于是提高了嗓门:“爸爸,我想喝饮料。”这时候我把视线投向依依,只见孩子眼里满是渴求的神情。“不行。”我语气坚定地说。

“我想喝……”这是售货员把饮料递到依依手里怂恿着给孩子买,孩子禁不住诱惑,于是带着哀求的继续提着自己的要求。我再一次拒绝的要求,同时也提出对售货员的批评。依依的眼泪随即就下来了,我依旧没有动摇,孩子开始哭出了声。

售货员冷冷的看了我一眼推着车走了,这时候边上的几个乘客开始议论:“就给孩子买一瓶呗,几块钱的东西。”“小孩子挺可爱的,要瓶饮料都不给孩子买,是亲爸爸吗?”“就是,不就是一瓶饮料吗?给孩子买了吧,别让孩子哭了……”我对此不予回应。

依依哭了一会,见没有希望,便不再闹了,但也不理睬我,一个人嘟着嘴巴坐在那里生闷气。这时候,我正色问依依:“依依,为什么要喝饮料?”孩子不作声。“是因为渴吗?”孩子点点头。我从她妈妈准备的包里掏出了矿泉水,“渴了,咱们可以喝水啊。”依依又没有了表情。“是因为饿吗?”孩子赶紧又点点头,我则掏出小食品:“这不,吃的我们也有啊。”依依把头扭到一边。“既然吃的喝的我们都有,就没有必要买饮料啊,你说是不是?这不在花多少钱的问题,不该花的钱,我们一分钱也不花,你说对吗?”依依脸上还有泪痕,但她终于点头说:“嗯”表示赞同我的看法。

我接着又和孩子聊了一会,为什么不给她买这瓶饮料的原因,孩子最终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并向我道了歉,先前那几个议论和指责我“吝啬”的乘客,也都面露佩服的神色,其中一个人说:“唉,人家这才是会教育孩子呢……”

现在不管孩子手里有多少钱,她都不会去高消费或买不该买的东西。

但是相对多数孩子来说,对金钱往往没有一个正确的使用的观念,他们不懂得钱的来之不易,认为反正父母有的是钱,就大手大脚的花,花没了就向父母伸手,可一旦养成了习惯,长大了会陋习难改。

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特别是物质要求,只是一种溺爱,对孩子是无益的。它会使孩子误以为父母的钱来的容易,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长此以往,孩子就只知道自我满足,而不懂奉献与回报,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自己就会通过歪门邪道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也是来之不易的,尽管经济条件好了,但该买的买,不该买的也一定不给买。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做家长的要学会拒绝,切忌以“不差那几个钱”、“就这么一个孩子”为由来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这种不正确的满足,会“惯”坏了孩子,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于这种做法,很多家长们不以为然:我们有这个经济条件啊,满足孩子的要求有什么不对。为什么不能让孩子高兴呢?别的孩子有的,咱的孩子必须有。实际上,这样做是将欲爱之,适以害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