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在过去6个月里,先是三连阳,接着是三连阴,但重心在向上移。一般来说,指数三连阳且有一定升幅(超过5%)之后,若非全面牛市阶段,一般都需要回档蓄势整理。因而在6~8月三月连涨之后,接下来的月份可能就会下跌,这是笔者依据常识的判断。不过,9~11月的月K线竟是连收三阴,重新回到之前“不知所谓”(没有方向感)的境地中。
说方向不明朗,大多时候其实只是盘中的心理感觉。若从沪指的月K线趋势看,眼下股市仍运行在原先平缓的上升通道之中。尽管三连阳之后出现三连阴,但前两阴是两个有所上移的阴十字星,到了11月份才出现了有实体的下跌阴K线。只是由于这个阴线实体来自于今年主流板块——蓝筹白马股的快速回调,市场多方不免有点“泄气”。此时蓝筹队伍又无法实现我们期望中的“扩容”,即向中小创中的蓝筹公司扩散开去,市场热点也就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蓝筹长期孤军深入而得不到增援,最终只能以曲高和寡收场;而原先的二八行情或一九行情的格局,其实并不科学,笔者一直以为,“出身”不应该成为个股行情的最大束缚。
以如今的主流心态看,尽管未来趋势继续向上没有多大的悬念,但短期的尴尬局面应该难以消除。首先,今年蓝筹白马股行情已经演绎得如火如荼,就算这类个股长期而言价值尚未高估,但“涨得多是最大的利空”,对“高高在上”的股价而言,短期不经过充分换手,不提升市场成本,再大涨反引来“高抛”潮涌的可能;其次,时间到了岁末年初,冬藏之说随市场的逐步成熟虽在不断敛迹,但只要今年以来利润丰厚,习惯上做出这样的反应和动作,也是情理中事,这对行情向上造成较大的压力。再次,新股发行驶上高速轨道后,终于到了开始解禁的时节,尽管解禁确实不等于实实在在的抛压,但其对市场交易者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小觑。
天时地利人和均有所阻滞,投资者也就需要给出更多的耐心来,以多看少动为宜。多看,一看蓝筹调整中其他板块有无异动,比如会不会再度挖掘成长股来补缺;二看主力是真调整假出货,还是假调整真出货?三看阶段机会,如基金排名今年还会不会“明争暗斗”,有动作就会有机会。少动,这个时间节点在操作上更须三思而行,即使为跨年度的布局着想,也尽可能少动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