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近视症”

(2017-07-21 00:00:41)

  沪指周三一根长阳,果然让本周一的大幅震荡带上了“洗盘”的性质,行情继续在上升通道中运行。而在这次巨震之中,投资者大悲大喜的“极端化”情绪显露无疑(包括大多数分析文章均如此),笔者经常说的“近视症”,这可以算一个典型。

  所谓“近视症”,说的是由于距离市场太近,“心随市场波动,脸为市场红绿”的现象。初入市者最易犯此症。股价涨了,心就很大,梦里都在数钱,走路也都孔武有力的样子;股价跌了,就情绪低落,甚至怨天尤人,或者关灯吃面。这种心态可分成两个方思考并克服,一个是想赢怕输、患得患失的心理;一个是跟风的羊群心理。前者在赌场里可以得到深刻体会,后者在日常生活中例子俯拾皆是。我们说股市是人性的修炼场,其实指的也是对这种常见的“人性弱点”的克服。而这一点与禅说相似,思考,甚至是行动的方向往往需要尽量“逆人性”:人性贪婪,你要恐慌;人性恐慌,你要贪婪。人性短视,你要眺望;人爱热闹,你要甘于寂寞……

  周一大跌中,对行情失去信心的大有人在,恐慌盘的出现已经证明这一点;周三大涨,“牛市继续”的呼声又高涨。这都是贴市太近导致情绪极端化的表现。其实,从价量时空去判断,A股的“牛市”说本来就已不妥当——这只能拿来预期未来,认为现在就是牛市更不免自欺欺人。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加上政策和之前K线走势来判断,也就不至于有“转势”的幻觉,最多就是筑底时间再长一点而已。

  如果我们再向上追溯,市场这种极端化情绪还在于近期消息面的多变,其中对政策存在不少“非此即彼”的极端化解读:比如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问题。从有股市之日起,这种争论就开始了,但至今似乎仍各执一端。似乎股市就是虚拟经济的代表,制造业才是实体经济。其实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年前关于“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论断已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然后拼命进行IPO;一方面又抑制股市为代表的的虚拟经济的繁荣,稍有不合意就打压,这跟走路时左脚老爱去绊右脚有什么区别?

  因此,应该认清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承的关系,好的股市正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否则股市也不至于承担了那么多的“额外使命”(如为国企改革服务、为贫困地区企业服务等)。如果各方长期对股市都是只取不予,那么相信未来累积的风险,只会更高。林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