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底增持”概念成了眼下市场追捧的对象,公告一出,股价应声涨停者比比皆是。于是越来越多的公司依葫芦画瓢,实控人出面倡议这种“保底增持”,有蔚然成风之势。一般认为,这种公告显示了上市公司高管对公司股价低估的判断,因为只有未来股价下跌概率较低,高管才有“保底”的底气,因而股价应声而起,是有道理的。
笔者对员工增持进行“保底”的这种公告究竟有什么理据,值不值得提倡,没有研究,也就不去妄断其好坏。从理论上讲,在一个跌跌不休且似乎看不到“尽头”的市场里,实控人在股价有点“不忍卒看”的情况下想办法进行维稳,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否则发生举牌或者抢夺控制权的事件,是完全有可能的(笔者一直觉得,举牌政策不应该收紧,而应该鼓励,这样才有利于这种形式的“市场监督”的形成)。稳定股价的方法很多,最根本的依然是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回报,只有那样股价的长期稳定才有保证;如果公司基本面在走下坡路,则这种消息可以抵挡一时的股价下跌,最终却不免难以为继。
目前市场看到的是,这种保底增持方式是上市公司向市场传达的一种“内部人”看法,即股价低估了。公司股价受内部人这种豪气的感染,一时异动也就是正常不过的事了。只是,笔者细想一下,又分明感觉到一股“赌”的气息,即实质是实控人与员工设置的一年期的“赌局”。笔者觉得,参与这种“赌局”的投资者,需要认清其中的风险:一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因此对实控人倡议的目的需要好好琢磨;二是履行的风险,最终股价上去了,目标达成,市场皆大欢喜,万一真的需要“保底”了,实控人去哪拿钱来填补窟窿?是不是需要兑现股权“还债”?那样会不会像股权质押一样,使得公司股价陷入危险境地?
有人统计了近一年来员工持股情况,数据显示,从2016年6月6日到今年的6月5日,两市共有173家公司完成了182次员工持股计划,而其中竟有103笔员工持股计划仍处于浮亏状态,浮亏在30%以上的有17家。尽管市场行情存在阶段性的不同,数据不一定就能说明市场未来的状况,但面对眼下这种“炒作氛围”,用这种“教训”来提振理性是很有必要的。以笔者愚见,投资者虽然可以采取“联想”方式寻找市场那些有业绩支撑、股价超跌严重、实控人控股程度不高的个股观察,但追高已经公布倡议的股票则需要小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