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PO规模究竟与行情有无关系?

(2017-01-17 22:32:00)
    本周两天巨震之后,沪指月线再度翻红。从月K线上看,多方能否“乘胜”前进,越过20月K线的反压,从而出现月线的双阳夹阴的“多方炮”形态,对节后行情将至关重要。不过目前作此预测还为时尚早,因为巨震的余波并未完全过去,尽管周二沪指经震荡后侥幸站在了半年线之上,但笔者看重的趋势线仍反压着股指,除此之外,短线压力还来自短期均线逐步形成的空头排列形态,再从已渐行渐缩的成交量看来,短期要恢复周一大跌所受伤的市场元气,并不容易。
     而且,市场要走好,还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而首当其冲的就是IPO这个已被市场充分认知的焦点问题。笔者近期拜读了两篇权威媒体的文章,一篇是关于适度加快IPO速度与加强核查可以给力实体经济的“雄文”,一篇是关于重要股东减持对股市杀伤力不可小觑应加强监管的财经人士的评论。两者都有解读政策之功,但是角度很不一样。前者盯住一级市场,并以历史数据说明大规模融资与股市涨跌无关;后者从二级市场着眼,论证重要股东快速减持和清仓式减持给市场带来的风险隐患。
        两文初看或许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可以串起来读一读,以解释笔者之前所说的“IPO不影响市场走势是有前提条件的”的判断。是的,上市如果总被一些人当作“集富”手段,上市成了“创业者”的终极目标,上市后他们自己竟首先想办法用脚投票,在市场诚信不彰、法规又不健全的当前环境下,IPO所隐含的整体市场风险可想而知。过去几年,高管减持不断成“潮”,让投资者越来越无从判断公司上市的真正目的,这个市场的投机性也就演化为一种必然。尽管这个“风险链条”看起来延伸得比较长,但逻辑上是站得住脚的。
      再说IPO与市场走势有没有关系的问题,目前各方各说各话,而且均振振有词。其实,只要将市场原理拿来一说大家就明白了。用股权来融资且要卖个好价钱,在股市低迷阶段的难度是不是会远高于股市高涨的阶段?一般而言,用市场化调节的市场,市场低迷时,融资规模也会跟着大降,因为这时候卖出的股权太便宜;而在市场高涨时,一是融资容易,二是价格水涨船高,作为融资者,肯定是获益方,因此趋之若鹜,市场融资规模也就迅速攀升。如果我们以此来说明IPO规模大时行情反而好、IPO规模小时行情却不好,难道不是一种因果倒置的逻辑么?林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