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周观察:股指期货须重新出发

(2017-01-16 00:00:56)

  股指期货在自2015年股市由暴涨转为暴跌中被监管层戴上了沉重的枷锁,至今仍未能恢复自由之身。不过,近期媒体关于即将恢复其应有“地位”的探讨开始多了起来,大意是A股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走势已较为平稳,股指期货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快解锁并重新发挥其应有作用。

  这一舆论动向也得到了中金所官方微信的回应,中金所称:“股指期货是资本市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股票市场健康平稳运行。中金所一直在研究论证相关工作,促使股指期货发挥积极的市场功能”。这样的回应虽是官方口吻,不得不语焉不详,但也表明了股指期货回到正常轨道是不改的大方向,关键只在于研究论证的内容以及发挥市场功能的时间点的选择问题。

  实际上,股指期货从一出现就引发市场许多讨论,笔者对此也多有议论,较为关注的一直是以下两个问题:一是A股新兴加转轨阶段经常出现的不成熟表现能否HOLD得住这个助涨助跌的工具的问题;二是股指期货本身的高门槛是否应该在适当时候放低身段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股指期货面市(2010年4月16日)后不久,那时市场刚经历了2009年的单边翻倍反弹行情后的震荡阶段,期指推出后表现为连续下跌。这当然可以给足够资格开账户的资金一个对冲市场风险的机会,但没有资格者要不就只能用脚投票,要不就要忍受被期指压着的脆弱的现货市场下跌导致的亏损。而在2014年7月开始的杠杆牛市中,股指期货发挥的则是助涨的作用了,多空的不成比例,显示了期指功能的偏差,现货的投机性,更增加了期指的“赌性”。

  第二个问题是紧接着上述的市场表象,由于期指的波动比现货更厉害,出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目的,监管层设置了50万的保证金门槛。在散户占据最大比例的A股市场,这一设置将大部分投资者屏蔽在外。笔者的担忧是主力资金或可利用这一“漏洞”,将之化为鱼肉中小投资者的“策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应该的,但只要风险提示到位,任何工具都应尽可能向全体开放,比如将每个指数点300元的身价降低,或者推出小期指,让小散也有对冲风险的机会,这才真正显示出市场的公平性。

  给期指松绑的时机,目前也许是合适的,但笔者希望的是这次松绑不只是原路返回,而是经过充分论证、总结经验教训之后的重新出发。林鑫2017.0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