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刻A股市场收出红盘,算是给苦战一年的投资者一丝慰藉,让大家在展望来年的时候可以大谈希望。不过,A股的弱势,从全球角度看,却已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
A股是喜欢特立独行的,这也是很多人认为A股处于半封闭状态的原因所在。回顾2016年,我们可以举出A股让我们骄傲的事例,比如英国脱欧,在全球资本市场暴跌狂潮中,唯独A股处于清醒状态,于6月24日稍微震荡一下就恢复常态(当天沪指跌1.3%,隔周周一就阳包阴收复失地,此后不断强势上攻),在全球股市连续暴跌的情况下(当天道琼斯指数跌掉了3.39%,隔周周一继续暴跌1.5%),带领全球股市走出了泥潭。此后全球主要指数开始反攻并迭创历史新高,但A股继续以“功成身退”的谦虚品性,独自走在筑底的漫漫熊途中。
尽管全球不少股市在笔者截稿时,尚未完成最后一天的交易,但大多在2016年仍是牛气不改的格局。同花顺的数据显示,最牛的阿根廷股市年度涨幅在40%以上,道琼斯、标普500指数、伦敦金融指数也都有10%以上的涨幅,香港恒生指数、日本东京指数尽管表现欠佳,也都能小幅地上涨。反观A股,上证指数全年下跌12.31%、深圳成指下跌19.64%,创业板指更是跌掉了27.71%。当然,A股有一项全球股市都要望其项背的指标——融资额:同花顺数据表明,2016年A股IPO数量是248家,募集资金1619亿元,创出5年新高;如果加上各种增发配股融资,则高达18480亿元,创出了历史新高——只不过,作为投资者而不是融资者,面对如此数据,不免只有郁闷。
股市要发展,需要投资和融资齐头并进,这是常识。一头冷一头热的市场,最终只能在失衡中踉跄前行。改变A股“重融资轻回报”的问题,其实老早就被监管层不断强调,但从数据看,这一顽疾要改变,依旧是“任重道远”。从眼下每天3家公司发行的“惯例”看,即使定增的疯狂已经被一定程度地抑制了,但“投资”的问题也暂时还无法大大方方地提到投资者的日程上。因此笔者觉得,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投资者仍须且行且珍惜。2016.12.31
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