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周观察:定向增发

(2016-11-26 10:09:58)

  本周一则取消定向增发的传闻引起市场“多心”,尽管消息并无权威来源,也得不到权威部门澄清,但资深投资者对此传闻并不陌生,因为这几年一直都有市场人士就定增问题提出一些规范甚至取消的建议。笔者对A股定增的毫无节制,在暂停IPO的年份也曾“啧有烦言”,并用数据证明A股即使在IPO暂停的阶段,各种再融资手段也并未停歇,其中定增在后来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手段,这与定增这种融资工具对上市公司来说风险和成本更低的特征有关。

  在A股市场推出增发工具之后,上市公司出于利益最大化目的,纷纷将原先门槛较高的配股方案推翻,改为公开增发方案。但公开增发需要“看天吃饭”,一旦行情低迷,公开增发不被投资者接受,就会出现募资失败的风险,对承销商来说,一般采取包销方式,也就只能“吃不了兜着走”,套牢其宝贵的流动资金。于是,经过几年运作之后,公开增发自2015年开始“绝迹”,增发再融资几乎被清一色的定增所取代。同花顺的数据显示,两市公开增发在2013年尚有5家募集70.16亿元,到2014年只剩1家募集3.65亿元,2015年至今则为零;而定向增发则由2013年的3597.1亿元(该年度IPO暂停)到2014年的6905.91亿元,2015年为12469.98亿元,2016年至今已高达15026.51亿元,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至于配股方式,2013年仍有457.22亿元,这几年则基本都在150亿元上下。

  之所以形成这种趋势,笔者觉得在于定增方式操作起来可谓省时省力。上市公司或投行只要跟有限的几家机构谈妥,就基本万事俱备,省却了“看天吃饭”的风险,谈判成本也相对较低。至于这中间会否存在各种猫腻,或需要具体案例去具体分析。不过,加强监管倒也是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也许正是这种传闻具备一定市场基础的原因所在。以笔者林鑫的观察,在市场已经走好的情况下,习惯上解决这一股票供给的压力问题,也许暂时还不是急务,解释为给加速IPO让路,也算可以自圆其说。但这个时候声称“取消”,有点不合“时宜”。未来修改规则、设定更高门槛、加强募资监管,却是其中应有之义。

  但无论如何,若定增能得到规范,对二级市场的健康发展,将具有长远的正面作用,尽管短期对一些资金饥渴的上市公司可能会造成“利空”效应。林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