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周观察:创业板7周年

(2016-10-29 11:32:30)

  创业板市场转眼运作了7个年头,尽管这期间有过一些风波,但整体上看,在全球创业板成功率并不高(不少国家最终取消了创业板)的情况下,A股的创业板可谓瑕不掩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毫无疑义的。本周证监会就此问题做了详尽的总结,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创业特性的数据:截至2016年9月30日,540家创业板公司中,503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463家拥有核心专利技术,219家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3家拥有国家863计划项目,54家为国家创新试点企业。果然,主板公司与之不可同日而语。

  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自从有了创业板,A股的“结构性行情”就一直没有停歇过,“八二”行情的说法也一直大行其道(八为小市值公司、二为大市值公司),而“以小为美”的情结,虽经2003年、2007年的短暂中断(2015年大盘股也曾有短暂辉煌),也自创业板设立之后再续前缘,且更加变本加厉,至今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主板公司大部分时间几乎都被投资人抛在了脑后,除了牛市时短暂跟着中小创来个“大合唱”,其他大部分时间基本都自我沉沦。也许正因如此,去年以来在低迷市道中被举牌的公司,竟然多以估值过低的绩优大盘股为主,连万科这样的“巨无霸”也不能幸免。

  尽管“以小为美”更多地体现为以创业板为首的小型公司触动了A股投资文化中的投机基因,但上述的数据也说明了创业板行情牛得并非没有道理。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在这种行情里面得到了较为正面的响应,特别是在当前“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大环境之下,这样的长牛行情有助于借助资本实现“创新”、“升级”的目的,至于如何更多地激发这种创新过程中的理性,以及如何防止创业板中悬而未解的“集富”现象——从二级市场回报来说,大股东和高管无疑是创业板的最大受益(集富)者,而二级市场投资者则冷热不均,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这7年来既有接近10倍涨幅的公司(网宿科技截至昨日涨幅955.34%),也有录得负数的公司(金亚科技至昨日仍为-10.59%)——让市场运行在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轨道上,相信监管层经过一番总结之后,应会有一些措施来进行引导。

  不过,今年以来创业板公司分化越来越明显,股价齐涨共跌现象也较少出现,倒是市场渐有价值投资的端倪出现,因此,“以小为美”或许将逐步退出舞台,投资创业板,也开始要讲究理性分析。林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