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围绕年线的争夺已进行了两个多月,其间引发投资者情绪上的时喜时悲,可谓司空见惯。因此,尽管本周沪指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激情”一词也似乎跟行情沾不上边,但指数正是在不温不火间,悄悄地于周五收在了年线之上,这无论如何都是应值得引起重视的信号。
单从日K线图上看,沪指如今正运行在9月27日跌穿半年线引发护盘动作之后重新构筑的上升通道之中,不过,市场对收复年线的奢望,却是由8月15日放量冲击年线的那一天就开始,中间回调后再次上攻却得而复失,这次是第三次,可见这个过程的曲折超乎市场想象,但唯有这样,一旦下周沪指在年线之上站稳,并沿着目前的轨道有节奏地行走,未来行情也将显得较为稳健。
之前笔者林鑫分析过,一般的市场共识,半年线是牛熊生命线,年线则是牛熊的分界线。以此衡量,此前行情在年线和半年线之间徘徊,属于“熊皮牛”(详见10月1日A18本栏《股指长牛》):看似披着熊皮,但实际上牛相隐现。“熊皮牛”这个术语是笔者几年前的牵强附会,属于一种市场感觉,归入技术分析范畴似乎也不太科学。不过,投资本身不一定全是科学,“艺术”在其中也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曾推荐《直觉交易商》这本书,其中就有关于投资中“直觉”的阐发。
扯远了。市场的实际走势,当然更需要从市场本身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一番分析。眼下的天时而言,新一轮深化中的国企改革,需要良好的证券市场的支持,PPP主题投资(笔者不喜欢各种虚空概念,有实际主题投资除外)和混改正逐步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而经济平稳运行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之后,也开始有了企稳复苏(PPI上月首次转正)的迹象,至于这种复苏的持续力有多强,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但这至少提供了一次去年以来少有的宏观环境;地利而言,房地产调控,如果单从金融角度看,一些投资资金转向股市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股市自己振作起来,场外资金不是问题;人和方面,笔者觉得,目前股市平稳运行的大部分功劳,还不得不归功于国家队的理性引导,只要假以时日,A股市场的理性、成熟程度不断提高,将是毫无疑问的。
本周站上年线,并不意味着沪指年线争夺战以多方的胜利宣告结束,下周的震荡不可避免,牛相的水下部分,将有机会逐步浮出水面。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