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再度进入耐心和勇气的比拼阶段,成交量的逐步萎缩使得做多者难以持续乐观,而跌不动的感觉也让做空者实在不敢造次。时间节点上,眼下市场又开始步入节日效应周期,究竟是上还是下,仍是一个无法得到清晰答案的问题。
技术分析中的“历史会重演”原理,让大家关注起十一前后的历史行情“大数据”来。同花顺数据告诉我们,国庆节前市场平均上涨概率为六成,而在节后市场上涨概率更高,平均高达近八成,这样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近20个交易日里,行情走强的概率较高。至于涨幅较高的板块,前五年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等板块在A股下行或者震荡区间内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计算机、传媒等弹性较大板块则在A股强势的区间内表现远胜大盘。
从大盘近期的走势看,震荡势特征较为明显,会不会应验上述大数据所说的,接下来的行情由防御性板块担纲作强势表演?大家不妨留心观察。
沪指9月12日突然从年线附近向下空跳之后,已经过了5个交易日,至今形态上仍只能算是企稳,能否回补上档的缺口,以目前市场的量能,以及均线系统纠缠形成的压力,希望并不太大,除非是出现较好的契机。
观察近期的沪指走势,与外围震荡的形态极为相似。之前我们持A股“补涨论”的观点,因为多数成熟股市在2008年的暴跌行情都只是一个插曲,回头来看,道琼斯的年线从技术上看2008年只能算是一种“短线”调整性质,其牛市起步可以回溯到遥远的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其上升速率依然得以保持,见顶说暂时很难有说服力。不过,以其涨升的速率,一旦真的见顶,倒是一件比较恐怖的事情。沪指的年线则显示,至今该年线仍运行在较为缓慢的上升通道之中,但2008年暴跌之后的修复行情,至今仍在持续,离其历史高点6124点依然距离遥远。尽管两个市场的可比性不是很大,但将低迷较久的A股当做对领先牛了多年的道指的追随,也不是没有依据的。按照股市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道理,龙头一旦转势,则弱势者难以独善其身。
当然,这一分析思路相对宏观和前瞻,对眼下市场只能作心理准备之用,千万别被自己的这种想象所吓着。笔者林鑫觉得,今年行情的特性,也许在接下来的行情中,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