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和万科的股权之争愈演愈烈,停牌期间本就没有消停过,复牌后还更加热闹,如今加上二级市场的股价激烈波动,极度吸引着投资者的眼球。随着外围的置喙者也是越来越多,这一话题也就在这个众媒时代成为核裂变的信息源,事件从核心的王石、管理层到独董,到公司员工;由宝能系到大股东华润,到深圳地铁,甚至蔓延到田朴珺公司异常的财务数据。传播文体从新闻到分析到臆想,不一而足,不知就里者或许只有“越看越糊涂”。
事件的演绎是越来越复杂了,远超正常的控制权之争,还夹杂着个人的好恶和市场游戏规则的健全和完善问题。事件一开始,笔者对王石所表达的“不欢迎”很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不谙市场规则的表达,是废话(见去年12月22日《跟风举牌概念不可取》一文)。但近期宝能提议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一下子要罢免所有公司高管的议案,可谓是一招臭棋。谁都知道,控制权落定之后,改组董事会在所难免,但在连新的人选都提不出来的前提下,就要罢免现在的公司高层,不免带着意气用事的性质(监管层为此发出问询函,可谓火眼金睛),此举在非常恶劣的上市公司中或许尚能理解,对一家运作正常的旗帜性蓝筹公司,提出这样的议案,让众多中小股东要产生怎样的联想?至少,笔者觉得宝能对万科这家公司发展前景的关心程度需要打个大问号了。
宝能系在本周万科A复牌后继续举牌,股权占比也达到了25%触及举牌线,再来一次举牌动作就将触及30%引发要约收购红线。然而至今事件之所以尚未明朗,一是这25%股权的组成中,有部分是通过资产管理计划买入的,这也是被市场诟病的带着杠杆的部分。这一部分理论上存在对方来个“鱼死网破”的时候,索性让股价崩跌让其爆仓出局的可能,以目前的火药味,除非宝能真的不差钱,否则是有可能变成现实的。至于万科的增发并购等计划,也仍存在可能让宝能走上绝路的招数。
不过,笔者以为,股权之争是好事,是市场监督公司经理层极为重要的部分,但争夺的目的,除了要实现控制公司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保持公司的持续运作和更上层楼的发展。好东西才有争抢的意义,如果最终两败俱伤,胜者收回的却是个千疮百孔的公司,那还能是争夺的初心吗?而且,收购不应该是一个硬碰硬的过程,如何圆融妥协直达两赢?那不是在商言商者更应遵循的理性吗?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