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察:散户
(2016-06-18 06:10:56)对这个可以随口而出的股市“术语”,不知道大家首先联想到的是什么形象?是“韭菜”,还是股市里的“穷鬼”?是专事兴风作浪的短线客,还是追涨杀跌的跟风客?是需要教育的投资者,还是需要劝离的股市赌徒?
本周一篇人民日报的文章(见《人民日报》6月16日07版)引起了市场的热议,这篇题为《把基础制度建设好
记得20年前,当A股掀起轰轰烈烈的“投资者教育年”的时候,笔者就觉得这个提法有些欠妥,A股需要教育的是所有参与的主体,甚至包括监管层在内,毕竟当其时股市是个新兴事物,大家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摸索。至今笔者林鑫依然认为,股市里最重要的是好制度的规范和引导,投资者教育只是非常非常次要的方面。因为市场中的投资者,是最为“市场化”的一群,他们通过摸爬滚打就可以被逐步“教育”得成熟起来。一个资本逐利的市场,如果追涨杀跌跟风炒作是无效的,相信没有多少投资者愿意这样去做;如果长期持有蓝筹股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而不是蓝筹总爱“滥筹”且不知什么时候就“变脸”,相信大多投资者也不至于总喜欢“顺势而为,波段炒作”了。长期分享好公司(A股里有,但少得可怜)的经营成果,谁不愿意?
如今监管层重提基础建设、健康股市,其实正是针对市场过往诸多乱象开出的有效药方,是希望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市场总也走不出去的怪圈:企业融资再融资如狼似虎,投资回报似有若无;公司“集富”现象普遍,真正经营创富较少……作为股市的基石,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事关重大。笔者觉得,只要这个基石夯实了,许多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当然包括股市投机风过盛的问题。
其实,十几年前就有经济学家希望规范称谓,认为应该用“投资者”而不是带有歧视性质的“股民”来称呼这一群体。不过,这本就不是问题的实质,如果市场仍是沿着一茬儿一茬儿割韭菜的路在走,叫做“投资者”又能好到哪儿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