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考虑逆势策略

(2016-06-17 08:43:06)

  加入MSCI“事件”铩羽而归,大家却赫然发现市场果然是该咋地还咋地,不仅资金并没有因此吓得落荒而逃,反而市场还在当天上演“反向”大涨喜剧,这让那些事后还在想方设法抚慰市场情绪的文章显得十分滑稽。其实,这样的“事件”本身如果符合加入预期,作为点燃行情的导火索似乎也并不为过,但作为投资者,心里应该清楚的是,这种主题长远来看,并不是影响行情的主流,而是末节。

  周四A股又显得有点迷茫的样子,在外围股市依然跌跌不休,而且A股自身上档压力确实沉重的情况下,尽管谁都知道勇气很重要,但要战胜自己心理的“怵”,难度还是不小的。也许只有市场给了大家足够多的信心的时候,比如突破季线、半年线并站稳之后,这种局面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

  外围股市并没有因美联储不加息而得到多大改善,翻开成熟市场的指数图,美国的指数连续阴跌,但尚未破位,而欧洲多数股市则是断崖式的破位下跌,连我们周边的恒生指数、日经225、韩国综合指数也都深受波及。看来6月份是个多事之秋,美联储加息靴子虽然落地,但投资者又将目光转向英国脱欧问题,也许在新的靴子未落地之前,外围股市的走强,显得有点勉为其难。而A股在这种背景下,独善其身并不容易,由此看之,没有大跌,已经可以算是强势的表现。A股周四的走势,如果又令你“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只能说明你所患的“近视症”严重了。

  其实,包括近期舆论对“欧洲杯魔咒”的诠释,都应归于末节之流。体育大赛影响行情之说,笔者林鑫觉得更应该将之当作“谈资”而不是化为实质性的操作,除非投资者心理出现共振,市场真的走出无厘头的暴跌。当然,那时的操作应逆市场而行,而不是顺势而为。A股类似的“魔咒”还有很多,以前笔者还专文探讨过,观点主要是,“A股各种魔咒实际上不如‘被需要’有意义”,“要制造某某魔咒,在喜欢概念化且网络传播速度极快的当前社会,实际上也并不困难”。

  综合而言,虽然这两天成交量又有所放大,但离向上突破的量还很远,暂时仍将在固有格局中来回拉锯。不能见风就是雨,甚而短线客应该采取逆势策略,降低持筹成本。

  林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