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周观察:久盘必跌

(2015-11-28 09:53:11)


周五行情的单边下跌再度印证“久盘必跌”的股谚,11月份的沪指经此一跌也让11月份是否能保住红月线变得扑朔迷离——目前只剩下50多点空间,以周五的下跌速度,下周一完全可以被抹掉(下周一是本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尽管月线收阴暂时并未影响月K线的向上趋势,但却可能会降低市场对10月份以来的反弹力度的预期,即将这一波反弹定位于弱势,那么年线的长长上影线能否在12月份有所改观,从而能为下一年度打下一个较好的心理基础,也变得难以清晰了。

就目前的市场格局,进入12月份,不明朗因素确实在增多。且不说IPO重启之后对市场抽血作用的心理影响,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在增强,原先“救市”的权宜之计之一的“大股东、董监高股权禁止减持”的禁令期也将渐行渐近。照以往的经验,由于成本的原因,“减持潮”可是汹涌的时候多,平静的时候少的。这些消耗市场资金的因素在增多,而如果场外资金不能入场补充需求,则市场重心唯有下倾了。

目前吸引场外资金进场的因素并不多,基本面上做多股市的支撑力也较为有限。而市场信心是随着行情的强弱转换的,前一段行情好,突破4000点、创历史新高、沪指上万点的说法就甚嚣尘上,周五快速下跌,看多的人数估计也会跟着快速下跌。本栏觉得眼下要进场的,一是打新族,尽管计算这一期的打新市值已经过了时间,但逢低为下一期积累市值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二是我们曾说的打新战术:不参与打新,而是抓住市场因IPO产生波动而低吸,然后等待打新资金解禁回场抬轿子的;三是 “跨年度”资金做中线的布局,比如对年报可能高送转板块的追逐,对明年景气行业的低吸。

但不管怎么说,本来年底的整体性行情就较为清淡,本年度又碰上“多事之秋”。如果打新之后市场无法恢复原先的“强势”状态(重新回到整理平台,让这次下跌带有挖坑性质),市场吸引场外资金的能力就将再度下降,这次调整也就可能会演化成“跨年度”的。明年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将首先是发行的注册制改革,以及经济转型和复苏的步伐。由于这些因素也并不明朗,仓位控制仍是未来操作的主要任务。林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