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行情渐渐演化成贴着60日均线抵抗下跌的形态,成交量也随着有所萎缩,行情的走势开始显得有点扑朔迷离。而这一切,主要在于市场热点的青黄不接。
10月份反弹行情的强劲,在于大盘股搭台,小盘股唱戏。而小盘股的反弹,本就带有主力自救的性质,只要是自救,就意味着个股即使创出新高也是主力以出货为目的的拉抬,这种行情并不具有持续性。当多方屯兵年线之前,搭台的大盘股如果还是松松垮垮的样子,指数的冲关就不可能成功。更何况在这节骨眼上,徐翔事件让“庄家”们不免兔死狐悲,肆无忌惮的拉升表演受到抑制,市场活跃度也因此有所收敛。
不过这应该是暂时现象,只因上述几件事情(即关前蓄势、反弹告一段落碰上徐翔事件)凑在了一起而已。市场的平衡再次被打破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最终依然选择向上突破也是可以预期的。
但突破的时间不好确定,从赚钱效应看,市场活跃度降低造成的就是赚钱效应的降低,赚钱效应降低导致的是市场投资人对行情的狐疑,资金也因此而处于观望状态,于是形成一个行情的负循环。
其实,徐翔事件的另一个解读角度是可以成为“真正投资时代来临”(昨日本栏已引用过)的契机,所以,如果市场能够保持较好的信心,此时顺势转换投资风格,由八而二,则行情的向上突破就有了成功的基础。只不过,至今投资者对大盘指标股依然有些忌讳,毕竟那些公司基本上都属于周期性行业,以投资时钟而言,这属于在经济复苏阶段明确之后的标的,如今经济仍处于衰退期中,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本就不强,这类股票也就号召力大减。
当然,多方可以将之作为攻城拔寨的云梯,登城之后,只要他们把自己的价格稳住,市场仍可在小盘股中充分挖掘,让市场继续活跃下去。也就是说,八股需要调整的情况下,二股奋起托住大盘,然后在八股经充分调整之后再切换回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过,这个思路并未脱离A股原有的怪圈,是一种一门心思让市场热络起来的想法。市场最终的走势,依然只能是一步一步看去。
敏感市道中,也就又只能回到资金管理的问题上,毕竟,谁也猜不透短线行情会如何演绎。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