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最近的“捉妖”行动可谓雷厉风行,每周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都会公布一批。周日深夜私募一哥徐翔的被捉,则大出人们的意料。尽管作为新兴加转轨的A股市场的“常胜将军”常常要遭遇狐疑的目光(包括当年的公募一哥王亚伟),但毕竟成绩摆在那里,且一直并没有受到监管层质疑的迹象,因此,大家也就只能用成功来解释其成功,于是人们不得不服。而成功的名人也开始具有越来越大的威力,“徐翔概念股”一直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马太效应”让其选股具有短线越来越准确的风向标效应。
上周本栏已感叹过:同样的话在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其威力却有天壤之别。这就是名人效应。股市里也是这个道理,成功的光环可以让成功的人更加成功,这是股市的羊群效应使然,而A股历来更是如此。在国家队护盘初期,本栏曾对其有点不分青红皂白的全面出击感觉不可思议,认为应该趁机树起价值投资理念的大旗,让投机者去承受切肤之痛,一次深刻的市场教训比平常不痛不痒的宣传,要有效得多。不过,这也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一类,毕竟背后还有多深的水我们并不知道,尽管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但不管怎么说,廓清市场妖风,对于A股的成熟是必经之路。只是,捉妖这事并非今日才有,除了日常的监管中常常曝出的违规事件,十几年前A股在一场赌场与否的大辩论之后,监管层对庄家发动了一场全面的清理战役,一时之间庄家如过街老鼠,庄股动辄十几二十个跌停的比比皆是,间接让市场从2001年创出的历史高位2245点(沪指)一路阴跌到了2005年的998点。徐翔事件不一定要与那时候的庄股划上等号,但其中的违规手法估计依然异曲同工。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如果制度上依然漏洞百出,进步不大,不管规模上我们有多么地傲视全球,无奈应该仍是一种随着而来的感觉。
这一事件发生之后,有人随着欢呼“价值投资时代”来临,对A股将是特大利好;有人则对短线走势感觉担忧。这是时间思维上的不一致所造成。以笔者的理解,这当然是一个长期利好的事情,但前提是没有下一次的类徐翔事件。至于短期的冲击,需要看监管层进一步的行动。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