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析只是提供思路

(2015-10-21 10:56:35)
标签:

股票

  行情明显走好,询问A股将涨到哪里的微信或电话又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原先“悲痛欲绝”的小散开始笑逐颜开,解套赚钱的自不必说,那些即将解套的,也开始了解套后如何从股市里赚更多的钱的遐想,“7秒钟记忆”对于股民疗伤果然很有效果。当然,A股的大起大落也有赖于此类资金的高抛低吸,或者说追涨杀跌。

  而所谓的询问,并非因为笔者是专家,或者很有见地,只是因为笔者每天都会留意这方面的信息,有自己的观察角度,并有一个需要完成的专栏。当然,各种询问往往不一定就是要来探讨,更不是要来请教,而是含有更多的“炫耀”成分,不少询问者是带着自己的一套“成果”来分享的,常见的是“近期买入了××,可惜不敢满仓,否则早赚翻了”、“留意了几只股票,可惜买的没有涨,没买的却涨上了天,真是运气不佳”之类的。这些“当前勇”和抱憾之外,对方抛出的问题往往直指“要害”,比如第二天指数是涨是跌,有没有好股票,笔者照例不敢接招,顾左右而言他,总让对方趁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先是祭出口头禅“明天的走势谁知道呢?”至于个股,更不敢随便推荐,且常常是一串“如果……就……”的句式。

  上述句式是很多中小投资者深恶痛绝的句式(之前本栏有过分析),特别是初入市场者,常希望分析者观点鲜明,“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来个痛快的”,认为“如果……就……”是分析者怕担责任的表现。事实真是这样吗?每年券商分析报告总被市场拿来作谈资,其实不管券商的态度坚决还是不坚决,能中肯綮者永远都不多见,但投资者对他们的报告依然趋之若鹜,何故?参考其分析逻辑或者说据此以形成自己的操作思路而已。

  A股的风云变幻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股市无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的道理,不管你是浸淫多年的投资者,还是初入道的学富五车的高精尖人才,在今年年初谁能预计到年中的那种疯狂?而谁又能预计到疯牛之后的疯熊甚至差点酿成一场危机?其实,能在市场强弱转换过程中提供一种规避风险(包括持股风险和踏空风险)的思路,已经属于善莫大焉。而这正是本栏追求的目标,所幸至今有辱使命的时候虽有但并不算多。

  投资人一定要做自己的将军,这是我多年前的观点。对于后市的判断,还是尽量用自己的逻辑,才能在操作中做到心中有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