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市场信息,此轮股市重挫的始作俑者——场外配资的最后清理工作已经启动。就时间表而言,最迟10月31日的时限,让清仓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A股近段即使仍有护盘队伍在坚决行动,但走势依然显得极不稳定,应该说与别的因素关系不大,而主要与这项政策密切相关。
对场外配资的认识,市场有个渐进的过程。开始的清理令下,造成股市走势的失措,之后的恐慌效应呈递减之势。对投资者来说,恐惧来自于“不明真相”。记得开始清理的时候,有分析说是场外配资不多,只有五六千亿元,但随着行情的下挫,又有分析说有两万亿元。正因为这一数字不确定,让市场中人无法估量风险,竞相出逃避险的结果就形成了踩踏事件,而动辄千股跌停的盘面又让市场趋势不断自我强化。护盘军即使及时入场,也一时难挡这一股水银泻地般的洪水。
护盘军的退守并不意味着这一场清理配资战役成败已见,笔者一开始就坚信市场最终将重回正常轨道。这一次时间表的确定,从另一角度说,正说明监管层已经成竹在胸,场外配资的力量已成强弩之末,其锋芒既过,也就可以围而剿之了。
当然从市场伦理方面去看,这次围剿即使胜利,也存在太多遗憾的地方。比如一开始的举措过度粗暴,对配资造成的动荡估计严重不足,差点引发系统性风险;对市场契约精神,缺乏哪怕一点点的尊重。再往前回溯,则又显露了监管的预见性严重欠缺,在市场疯狂背景下,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舆论还在推波助澜,而那时许多资深投资者却早已嗅到了非理性的硝烟气味。
A股市场如今仍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摸索中出现失误在所难免,怕只怕失误之后不具有反思的精神。这一点在IPO制度过往屡次改革都不尽如人意可见一斑。未来的注册制方向,如果不能早做准备,在市场的诚信和法治建设上不能尽早有所建树,相信这个问题仍将会引发系统性的风险。上市公司是市场的基石,市场若迟迟不能形成正面激励效应,则A股的价值投资理念也依然属于无源之水。
配资清理过程将造成短期市场的动荡,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只要相信清理过后的市场将能更加健康地向好发展,则趁着动荡安排好左侧交易,不失为眼下较好的一种策略。2015.09.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