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股市收一根企稳小阳线。判断企稳的依据是周K线没有再创新低,尽管反弹也并不给力。周中曾让市场感觉惊心的是再融资重启的问题,因为先是这一问题让反弹行情难以维持,而在这一问题澄清之后,市场应声于周五出现普涨格局。
查今年以来融资再融资情况,在宣布暂停之前,通过IPO集资的有1465.6亿元,家数是192家;定向增发集资的有6197.3亿元(暂无公开增发),家数是380家。刚过去的2014年,IPO重新恢复,从6月份开始,每月基本固定10来家,加上1月份解决遗留,全年的IPO家数是125家,集资668.9亿元,同年的定向增发(公开增发只有1家)是6905亿元,家数476家。而再往前回溯,2013年IPO暂停,增发并未停止,当年公开增发5家,集资70亿元以上;定向增发275家,集资3597亿元(数据均据同花顺)。
从这些数据看,笔者觉得可以说明四点:一是再融资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从数量到规模,均占据市场融资的主导地位。二是融资再融资常常随着行情水涨船高,好行情时大家对此持欢迎态度,至少也是持麻木态度。行情不好了,才会扭扭捏捏地表示怕怕。三是行情不好了,监管层主要暂停IPO,这次则连再融资都跟着暂停了,维稳决心不可谓不大。四是眼下市场对再融资重启如此敏感,倒也是符合投资理性的。
当然,股市说到底是个投融资场所,因此可以说两者间的平衡发展是市场健康的前提。只顾融资不顾投资,或者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而停止融资,都不是常态做法。A股的历史,却可以明显地看到市场在这两者间过度摇摆的痕迹,“重融资轻投资”则是最主要的特色。笔者的感觉是,融资可以不分良莠,投资则时受清洗。所以,如果从价值毁灭和价值创造的角度去观察A股市场,投资人要得出振奋的结论,并不容易。
其实,若是真的投资者,对于能创造价值的再融资是不应该有抵触的,关键在于这些理想状态并不常见于A股的实践之中。在不断的再融资和不断的价值毁灭当中,市场造出了“圈钱”的术语概括之。而这里面的偏颇,证明了融资再融资制度的漏洞,笔者认为,如果未来不抬高融资者的门槛,就应该加强融资者的诚信管理或者强制其兑现承诺,每一单融资最好都能给出资者一个满意的答案。
加载中,请稍候......